即时新闻

25岁彝族小伙 “煮”出幸福生活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27日        版次:A03    栏目:小康路上飘来阵阵粤菜香    作者:周聪、粤仁宣

     海莱普铁在厨房为客人准备食物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开栏语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广东以美食为抓手,立足地方特色,开启了一场“以食为媒”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三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累计培训15.4万人次,带动33.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广东不但培养了一批批粤菜技艺接班人,还结合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全省开设“粤菜师傅”扶贫班,免费教授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学员学习厨艺,助力他们实现“一人学厨 全家脱贫”。

  如今一批批青年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找到了方向。今日起,羊城晚报推出《小康路上飘来阵阵粤菜香》系列报道,聚焦那些通过学习粤菜烹饪,摆脱贫困奔向幸福的人,走进他们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真实经历。敬请垂注!

  

  

  4月的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阴雨连绵带着一丝寒意。而在S307省道旁的思源生态农庄厨房内,却热火朝天。厨房里,彝族小伙海莱普铁正忙碌着为前来的客人准备食物。

  2019年4月,海莱普铁到广东顺德参加为期2个月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回乡后,这位彝族小伙开了这家名为“思源生态农庄”的餐厅,开启了一段人生新“赛道”。

  

  “烹饪为我打开了新天地”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大多数凉山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前都没有一技之长。为了让贫困人口在追求小康的路上“走得更远”,2019年广东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扶贫协作。通过粤菜培养提升贫困户的职业能力,努力斩断“穷根”。25岁的海莱普铁就是顺德厨师学院“粤菜师傅”精准扶贫班的学员之一。

  2019年9月,从顺德完成培训后,海莱普铁回到家乡,思源生态农庄在大凉山里开张营业。考虑到广东与四川的饮食习惯不同,海莱普铁将学习到的粤菜进行改良。“粤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凉山人喜欢吃辣,不习惯吃糖,所以我将学到的粤菜与本地的菜品进行了结合。推出了适合当地的新口味。”海莱普铁将粤菜和川菜、彝族菜相结合,给家乡的特色菜肴增添了广东风味。

  如今,海莱普铁的农庄已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美食”打卡地,生意特别红火,不少周边县的客人也会慕名前来。农庄每天都有千元的营业额,海莱普铁更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我是来自山里的孩子,虽然最终没有走出大凉山,但烹饪却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以前没有一技之长,我尝试过在家附近打散工,也尝试过跑运输,一个月只能赚两三千元,维持生计非常吃力。”回想起艰苦的打工岁月,海莱普铁不禁感慨:“现在我有了烹饪这个特长,一定要好好运用,争取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一人带动身边人共同致富

  

  现在,思源生态农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楼做餐饮、二楼提供住宿。海莱普铁请了10余名老乡帮忙,村集体经济也入股农庄。以生态农庄为起点,海莱普铁还和朋友集资组建了汽车租赁公司。实现了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到“一人带头致富,身边人创业就业”的转变。

  如今,海莱普铁又有了新的目标——开分店。他表示,如今随着农庄的生意越来越好,不少老乡都来找他,希望合伙开店。在他看来,短短两个月的培训,虽并不足以让学员掌握所有粤菜烹饪技法,“但关键的是让我们转变思维,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食在广东”美名远播海内外。立足这一地方特色,广东依托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厨师学院,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扶贫协作,面向对口帮扶省区积极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帮扶。实施“请进来”学制培养、“送上门”短期培训、“普及性”远程教育和“组织化”劳务协作四项行动,为广西、云南、四川、贵州以及西藏、新疆等对口帮扶省区贫困劳动力提供“粤菜师傅”培训3600多人次。

  广东还面向“粤菜师傅”劳动者群体,积极实施就业创业和技能扶贫扶持政策,大力拓展就业创业渠道,走出了一条有效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