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不断更新中前进 梁怿韬 摄 |
策划/孙璇 刘云 统筹/刘云 陈玉霞 设计/杜卉 指导单位: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 智库支持单位:连接汇 广州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刘云 四十载改革先锋,百年革命星火,千年文化底蕴,历代商业繁荣。广州这座厚积薄发的“老城”,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为广州发展指明方向。 2020年,广州最重视的大事,除了数字经济、教育健康等,城市更新赫然在列。2021年,城市更新同样是广州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发布的《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州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显示,涉及广州城市更新的项目有57个,其中越秀、海珠、荔湾和黄埔等老城区的项目就有24个。顶层规划方向明确: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老城区新活力必不可少。 老城区混合改造探索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今年4月13日,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位于越秀区黄华路的南洋电器厂拆建工作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广州市首宗旧城混合改造项目——南洋电器厂及周边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动工。 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该项目分两期改造:一期是旧厂片区改造,主要安置南洋电器厂地块住宅、商业及办公,并布置预留住宅;二期是旧城片区改造,功能为安置其余住宅。定位远不止“就项目而做项目”,而是将其作为环市东中央活力区城市更新西启动区的首批项目,将以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相结合、旧厂和旧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改善区域人居环境、提升各项配套设施、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等多种功能。 这样的探索改造,是越秀区、也是广州市发展的必然。 上世纪90年代,环市东路片区成为广州最早期的高端购物商圈及商务圈,曾被视为“广州尖东”、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浓缩点,全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广州第一高楼63层、第一家洋快餐店等都诞生于此。当时的商场、写字楼等物业空置率极低,很多知名企业以进驻环市东商圈为傲,但随着高端服务业和金融业在外区相继崛起,加上环市东片区发展空间有限、配套逐渐老化,一些原来设在该商圈的企业总部开始外迁……更新,在环市东商圈腾出更多产业空间载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此创业及居住,成为大势所趋。 老城区新时代新使命 加强“造血”功能 让昔日的辉煌重现,并让其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活力,成为老城区更新改造的核心思路。 除了旧厂改造外,传统老城区里的旧村、旧园等也是重点改造对象,俗称“三旧”改造。新时代的“三旧”改造,早已不是以往那样大拆大建,而是必须承担起更重要、更立体的功能。 今年1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及退出指引的通知》,把广州划分为三个圈层,越秀、天河、荔湾、海珠、白云区的部分片区被纳入第一、第二圈层内,规定产业建设占比不低于40%-60%,从中不难看出,老城区的旧改项目将承担起产业培育和升级转型、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在广州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中,就有相关产业升级的项目。例如海珠区的琶醍啤酒文创园,定位为国际啤酒总部大厦、啤酒文化中心及创意空间;还有荔湾区的广州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珠江钢琴厂区),定位为乐其产业功能区、具有艺术教育产业功能区和创意文化功能产业区等;黄埔区的广州机械建设集团塘口旧厂改造项目,未来也将成为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基地、钢结构产业研发基地、工程机械和钢结构产品交易平台…… 要激发新活力,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对于一个片区、一个城市而言,产业就是它们最重要的“造血系统”,通过产业聚集效应,产生人才聚集和信息、金融等聚集效应,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发展,让所在片区更具发展活力。 老城区全方位更新同步 引人留人打造新品牌 当然,老城区新活力的形成,并非仅仅依靠产业导入,还需要城市空间、公共环境、生活配套甚至智慧科技等的更新协同进行。 2019年国庆前夕,以天地为背景、以建筑为巨幕,越秀区海珠广场华丽变身,围绕广州解放纪念雕像的大型建筑外立面,入夜变身璀璨的时代画卷,惊艳了广州街坊和游客。除了海珠广场外,周边的历史街区也在这次传统中轴线升级改造中迎来全新面貌,起义路、泰康路、大新路、长堤大马路传统骑楼风貌街区实现“修旧如旧”,整饰建筑立面2.8万平方米,5处历史文物建筑获得修复,洁净的路面、精致的口袋公园等,让老城变成网红打卡点;全国首批改造提升试点步行街——北京路步行街也迎来改造契机,这条千年古道上的步行街,更新后正以千年商都“第一街”的姿态走向国际,成为外地游客读懂广州的又一个窗口…… 老城区所有的更新,无论是大规模的整片改造、局部改造,还是小规模的社区微改造,一个个地标品牌都被活化或被创造出来,它们的根本目标统一——以人为本,引人前往并将人留下,这些“人”,是更具创造力、更具活力的人群,有活力,城市发展便有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