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普通话财经节目《交易直播室》改版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6月08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胡广欣

    

     《交易直播室》主持人孙雪祺

     (从左至右)陈国建、黄淑明、阮小清


  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自2004年TVB旗下的翡翠台和明珠台在广东省落地,这两个频道便成为广东省居民了解中国香港的窗口。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和发展,TVB制作了一批以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为目标受众的节目,以增进该地区的沟通和交流。譬如今年上半年,TVB普通话财经节目《交易直播室》进行了改版,新版节目更贴近内地股民喜好,就港股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等内地股民所关心的金融话题进行专业解读。

  近日,TVB新闻及资讯部总监黄淑明、高级专题节目经理阮小清、财经新闻经理陈国建接受了《羊城晚报》等媒体的记者采访。在黄淑明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为他们打造出一个广阔的市场:“除了融入之外,我们也希望把更多优秀事物介绍给国外观众,让世界更好地认识粤港澳大湾区。”

  

  吸引内地股民

  

  TVB财经新闻经理陈国建介绍,早在1997年之前,TVB已经开始制作普通话播报的财经节目;2007年,普通话直播财经节目《交易现场》于明珠台开播,为股民提供更即时的财经资讯;2019年,普通话版《交易现场》正式更名为《交易直播室》,对节目内容进行强化。今年4月和5月,《交易直播室》再次改版,播出时段增至每日四段,在每周一至周五交易日9:30-15:30之间播出,向观众提供香港股市行情及最新经济消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我们希望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里给大家提供最大的方便。”黄淑明介绍,《交易直播室》的目标受众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居民、回到内地生活的香港“银发族”以及新来港人士。

  目前,在翡翠台播出的粤语版《交易现场》和在明珠台播出的普通话版《交易直播室》内容相近。不同的是,《交易直播室》增加了不少与内地股市或内地企业相关的环节。陈国建介绍:“在每个交易日的开市早段,《交易直播室》有一个专门对A股和港股板块进行比较的环节;上午和下午则设有《北水解码》环节,盘点港股通名单上股票的表现。”

  除了内容之外,《交易直播室》在4月和5月增设了微信即时问股和内地电话问股功能,加强与内地观众的交流。陈国建介绍,收集到观众的问题之后,节目的专家会在电视上进行解答。他透露,《交易直播室》的内容将会继续优化:“我们未来还会开设‘一分钟港股通’的科普环节,专门服务于想买港股通的内地观众,帮助他们每天多了解一点点。”

  黄淑明看好《交易直播室》的前景。她认为,随着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内地观众对港股股票资讯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我们可以提供股票分析员专业而及时的分析,相信能吸引更多内地股民的兴趣,这也是我们的初心”。

  

  起用内地人才

  

  《交易直播室》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其制作班底也不乏内地人才。主播温荞菲、孙雪祺、齐东博等都来自内地。黄淑明介绍:“我们的普通话主播主要是内地来香港读书、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一部分人学的是传播相关的对口专业,在读完硕士后留在香港工作。我们看中他们普通话地道、流畅,而且有传播专业的基础。财经组资深同事会训练他们,从资料收集、分析股票到了解整个股票市场的运作,手把手教学,新人们边学边做。”

  除了起用内地人才之外,TVB新闻与资讯部在广州和澳门分别驻有两组和一组摄制队。他们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一批多元化的大湾区系列节目由此诞生。阮小清介绍,从2018年初开始,TVB便把粤港澳大湾区专题节目作为一个重要的制作方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都可以收看TVB的节目,这可以促进我们彼此了解”。

  这批节目的形式多样,既有一集三十分钟的长节目,也有两三分钟一集的迷你节目。从2018年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节目《走进大湾区》到目前正在播出的《乐活大湾区》《大湾区解码》,大湾区系列节目由浅入深,带领观众逐步认识粤港澳大湾区的方方面面。阮小清介绍:“最开始的《走进大湾区》,我们从很初步的角度入手来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比如大湾区包含哪些地方等。经过这几年的报道,香港人对大湾区的认识逐渐增加。我们现在正在做《乐活大湾区》和《大湾区解码》两档节目,从大湾区的基础知识到大湾区的政策、旅游、饮食、居住等讯息都囊括在内,多元又实用。其中《大湾区解码》的内容相对更深入一些,我们介绍过广佛同城、跨境交税、广州智慧巴士等内容,都是当地的最新资讯。”在她看来,大湾区仍有很多新内容值得挖掘,同时他们也想让这些普通话版本的节目登陆明珠台,“让更多观众看到香港人做大湾区节目的角度”。

  

  拓宽选题范围

  

  TVB的专题节目一向受到观众欢迎。远至开播三十余年长盛不衰的《星期日档案》,近至今年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寻人记》,均是TVB新闻与资讯部的出品。这些专题节目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在内地也有不少忠实观众,成为增进内地和香港了解和沟通的桥梁。

  如何才把专题节目做得不枯燥、接地气?有着多年新闻节目制作经验的黄淑明坦言,香港人生活节奏快,即使是新闻专题节目也必须“容易入口”。她说:“对观众来说,‘硬邦邦’的东西是不好接受的。我们做节目就是希望深入浅出,经过我们的消化和包装,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吸收一些严肃的议题。”阮小清曾是《星期日档案》的旁白,也制作过《港男港女》等极具话题性的专题节目。她分享专题节目制作的心得:“我们会观察社会脉搏。那段时间人们关注什么话题,我们就构思相应的专题。”在她与黄淑明看来,节目制作是与时俱进的,新闻与资讯部始终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香港特色内容。

  除了关注香港本土话题外,TVB新闻与资讯部近年也开始尝试拓宽选题范围,触碰更宏观和厚重的议题。阮小清透露,专题节目组目前正拍摄一部以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无穷之路》:“我们现在有一支摄制组正在内地拍摄。摄制组走入全国七个省,拍十二集节目,呈现不同地方的案例,让香港人更加了解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黄淑明表示:“我们向来都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构思节目选题。”当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成为TVB的重要受众,他们的口味自然也成为节目策划时必须考虑的部分。负责财经节目制作的陈国建透露,在不减少粤语节目的基础上,财经部未来将增加制作普通话播报及使用简体字的节目,方便内地观众收看。在内容上,普通话节目也会更贴近内地,“近年内地互联网发展很快,我们也会逐步把财经频道的节目精华进行再加工,放上网络平台,让全国观众都有机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