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

停车场越来越多 停车难为何依旧

专家建议,通过统筹停车资源,做好价格约束,破解停车场地利用率不高问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14日        版次:A07    栏目:新闻最前线深·猛调查    作者:文聪、余宝珠、秦小辉

     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建停车场

     东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40万辆

     停车位增加了,停车难题却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光明一环路和八一路之间几百米也设岗收费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唐波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东莞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带来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病”。为解决停车难,东莞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大力推进停车场建设成为其中重要的抓手。近两年来,包括村社区、各大公园、市政主干道、商业区等地,都建了不少商业停车场,然而,停车位增加了,停车难题却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出现了“停车场围城”仍然停车难的尴尬。

  

  A

  “上天入地”拓展停车空间

  乱停乱放现象依然较突出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

  

  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多个停车场和重点区域路段发现,部分路段的车位停放率不足三成,一些车主甚至直接把车辆停放在收费停车位旁边。

  

  去年全市新增停车位6.95万个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莞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突破340万辆,但全市停车位供给约为160万个,停车缺口巨大。

  来自东莞市交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新增停车位6.95万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位2.8万个,建筑配建停车位4.15万个,并完成共9836个公共临时停车泊位的建设。今年1月-5月,东莞完成配建及路外公共停车位27316个。全年将推动建设不少于6万个停车位。

  东莞滨海湾新区湾区1号沿江高速桥底,原本杂草丛生的空间,如今已被铺上沥青,种上花草,并规划配套了多个停车位。这既是东莞滨海湾新区利用高速桥底空间打造停车场的成功尝试,也是东莞首个利用高速桥底空间打造的高品质停车场。

  除了桥底,东莞近年来还在向“上”拓空间,市人民医院、长安医院、南城三元里社区等地均新建了垂直循环智能立体停车场。记者在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外看到,立体停车场距离医院院区步行距离约3分钟,车主只需在车库门口的终端机进行简单的按键或刷卡操作,机械停车位就会自动降至车库的底部,停车或取车过程只需1-2分钟的时间。据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前该地面停车场仅可停泊车位约200个,通过立体化改造增容近5倍。

  

  车主想省钱导致车位利用率不高

  

  在车位不断增加、差别化停车收费管理的共同作用下,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却依然较为突出。

  记者连日巡城发现,不少车主想节省停车费是一大主因,而这也导致一些停车场地的利用率并不高。6日中午,记者在曲海桥停车场看到,里面的车辆停放率不足三成,但停车场外的马路两边却一字排开,违规停放着五十多辆车,双向的四车道变成了两车道。记者6日晚,记者在南城街道宏伟三路和宏伟五路看到,收费停车位的停放率均不足三成,有不少车辆都是被停放在停车格旁边。

  据东莞市发改局介绍,根据《关于调整我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对全市依法施划的停车泊位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村社区道路泊位权属主体与停车设施经营者可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根据综合交通发展、停车供需状况自行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及最高限价,无须再报价格主管部门审批。村社区道路以外露天停车场、工业(产业)园区配套停车场等停车设施不纳入政府定价管理范围,具体标准由停车设施经营者自行定价,但须按规定做好明码标价。

  而《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发挥差别化停车收费杠杆调节作用。除具有自然垄断和公益性特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旅游景点等)的停车设施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指导价)管理外,其他依法设立的停车设施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市属、镇属企业与村(社区)、社会资本主体合作建设的停车设施收费,由双方遵循市场规律和合理盈利等原则协议确定。

  

  B

  停车“一张网”加速成型

  政协委员建议:职能部门监管权责仍待加强

  

  羊城晚报记者 余宝珠

  

  东莞市政协委员殷毓德表示,东莞在停车收费的监管和统筹上,需要进一步理清监管的权责问题。他指出,目前东莞在停车管理权属上仍比较复杂,停车收费也是多头管理,市民群众理不清头绪容易产生新矛盾。

  

  全市一盘棋统筹资源

  

  为做好停车管控,引导市民绿色出行,2020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主导成立了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并在35个镇街(园区)设立分指挥部,协调交通、自然资源、发改、城管、公安交警、交投集团等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东莞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目前,东莞市道路停车事务中心负责全市道路停车的事务性工作,同时由东莞交投集团成立市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统筹整合全市道路停车资源。

  对于当前的停车僵局,东莞已着手应对,全市一盘棋统筹所有停车资源。东莞市交通局介绍称,将通过科学规划,逐渐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路内停车补充,路内停车实行总量控制”的静态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建筑配建指标较低的老旧城区,为解决市民停车刚需,合理指导、设置路内临时公共停车泊位;对南城CBD等城市商贸区,则降低建筑配建指标、不规划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引导市民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同时,东莞以“路内高于路外、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繁忙时段高于非繁忙时段”的差异化停车收费导则,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周转率。后续,东莞还将通过停车立法,明确各部门职责,明确路内停车资源每年需进行评估,科学、合理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15个镇街已纳入统筹

  

  停车场资源有限,东莞只能把道路资源利用起来,通过统筹管理盘活路内停车资源。东莞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鹏介绍称,公司通过使用权承包、经营利润分成、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与全市各镇街整合路内停车资源,开展资源统筹、项目落地、智慧改造、运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截至2021年6月,静态交通公司已和莞城、望牛墩等15个镇街达成合作协议,共312条路段累计近6万个公共停车泊位纳入公司统筹运营。

  全市一盘棋统筹停车资源,统一收费标准,集中调配资源能有效缓解停车困难,但想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却并不容易。杜鹏坦言,各个镇街在停车管理和统筹上差别很大,每个镇街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想集中纳入统筹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记者了解到,停车需求相对集中的东莞中心区域中,南城街道和东城街道的公共停车泊位就还未纳入集中统筹,这两个街道的停车矛盾也比较突出。据分析,一些街道或镇街早期已和相关停车公司签订了停车收费承包协议,这些历史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沟通协调。杜鹏透露,根据规划,今年内东莞静态公司需要完成全市所有镇街的合作签约,目前公司正朝这一目标奋力迈进,加速东莞停车“一张网”成型。

  

  监管权责仍待加强

  

  停车资源全盘统筹的结果,让很多原本不用收费的停车位都全面启动收费了。对此,东莞政协委员殷毓德认为,路内停车泊位实施收费有效盘活了停车资源,减少私家车长期占用停车位的情况,这是值得肯定的。他认为,这些停车泊位属于公共资源,通过收费促进停车泊位周转率对于缓解停车难是有一定好处的。

  “但对于公共资源的停车位收费要有统一的指令,做好价格约束,并对停车收益做好监管统筹”。殷毓德介绍称,东莞在停车收费的监管和统筹上,需要进一步理清监管的权责问题。他指出,目前东莞在停车管理权属上仍比较复杂,停车收费也是多头管理,市民群众理不清头绪容易产生新矛盾。“政府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到底谁来收费谁来监管,把权责都理清楚。”

  

  C

  停车场管理办法今年或将出台

  

  羊城晚报记者 秦小辉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东莞南城、万江、莞城等镇街中心区公共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发现,公共区域停车收费标准普遍高于同区域商业车场。业内人士表示,“停车收费标准不宜过低”,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价格杠杆来约束大家用车习惯、优化交通出行的目的。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价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东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或将出台,届时,停车收费标准的制定、实施会有相应的指导规范。

  

  重点区域最高收费108元/次

  

  南城街道地处东莞市中心区。记者走访获悉,根据是否重点区域和繁忙时段,南城主要采取两种收费标准,收费主体分别为东莞市凯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凯翔网络)和东莞市南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城实业)。

  7月6日,为了方便车主夜间停车,南城实业将路内停车位的夜间非繁忙时段从21:30调整至19:30,并将白马中心路等5条路从重点路段改为非重点路段。但统一的收费标准依然为:重点区域路内停车30分钟免费,繁忙时段每30分钟5元,最高限价50元,非繁忙时段每小时2元,最高限价8元。“我们在南城共管理了30多条路,但是现在重点路段在减少,非重点路段在增多,主要是为了方便车主停车。”据南城实业工作人员还表示,其公司停车一天的最高限价为58元。

  根据目前凯翔网络的收费标准,从14:45:02停到次日14:40:20,此停车时间含2个繁忙时间封顶及1个非繁忙封顶,合计费用为108元。

  公共区域路外停车场包括室外的和地下停车场,区分工作日,各大停车场收费标准有所不同。像东莞市市民服务中心停车收费标准工作日24小时的最高限价是70元,30分钟内免费,1小时内收费5元,2小时内收费8元,3小时内收费12元,3小时以上每小时增加3元。而东莞市体育中心停车位停车不超过1小时免费,区域繁忙时段首2小时5元,后每1小时1元。非繁忙时段首2小时内3元,后每1小时0.5元。

  针对上述收费标准,所有收费主体均表示其收费标准是根据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审批下来的东发改﹝2019﹞468号文件所制定。根据该文件,依法施划的道路人工或自动停车设施重点区域繁忙时段首小时6元,超过1小时后每30分钟5元,超过3小时后每30分钟6元,未设最高限价。而社会公共(公益)性配套停车设施繁忙时段(8:00-20:00)首2小时5元,后每30分钟加1元,24小时内最高限价32元。

  记者走访还发现,公共区域的路内和路外停车收费标准普遍高于同区域商业(集体区域)停车场收费标准。

  

  “欠缺抓手”亟须加强立法

  

  记者了解到,东莞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政策是根据类别不同实施不同的定价政策。其中,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和公益性特征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管理,具体价格管理形式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社会资本全额投资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由经营者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制定。

  “政府指导价是物价部门经过成本监审、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专家的论证等环节后报给市政府审批通过的。”据东莞市发展与改革局价格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东莞停车场管理办法可能出台,届时,停车收费标准的制定、实施会有相应的指导规范。但是,“在收费标准上,一个镇街不太可能定几个标准,最多也就两个,一个重点区域,一个非重点区域,如果调低,同样会引发供需矛盾”。而根据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称,东发改﹝2019﹞468号文件的定价方向就是推动各镇街(园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逐步形成“路内高于路外、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高峰时段高于非高峰时段、非服务对象高于服务对象”的收费结构。

  记者获悉,除了停车收费,涉及停车场规划、建设、使用和运营管理等也需要政府在立法和机制上不断完善。“东莞的停车管理目前欠缺一个抓手,各个部门在加强管理时缺乏相应的职责依据,由此产生现有停车管理上的漏洞。”据东莞交投集团下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像深圳就设有专门的停车管理科,负责停车场建设、营运方面的审批监管,希望政府能积极推进停车场管理立法,建立停车场备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