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17岁少年患“血牙”险休克 广州医生独创方法化险为夷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03日        版次:A05G    栏目:    作者:张华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阳 洪磊 周斌

  

  长期牙龈出血或拔牙后出现大出血,很有可能是颌骨动静脉畸形,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可因失血过多而致命。近日,一名高中生因为牙龈出血不止,检查发现是颌骨动静脉畸形(即“血牙”),血色素降到正常一半,险些休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专家对其进行右颌面部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这才化险为夷。

  7月27日上午,一台“惊险无比”的手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患有右上颌骨动静脉畸形的17岁高中生肖明(化名)突发口内大出血,口腔颌面外科陈伟良教授沉着冷静果断救治,化险为夷。

  据记者了解,家住广东省肇庆市的肖明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一个月前,他发现牙龈总是出血,起初他还以为是“上火”导致的牙龈发炎,就到当地的口腔诊所看了下,结果处理完后牙龈出血的症状更加明显,甚至吃不了饭。

  连续十多天牙龈持续渗血,肖明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家长连忙将其带到当地三甲医院就诊,经全面检查后发现是上颌骨动静脉畸形,也就是俗话说的“血牙”。但当地医院并不具备处理这类疾病的经验和技术,于是一行人立即将他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抽血检查发现其血红蛋白仅有55g/L,仅为正常值的一半不到。陈伟良教授告知家长,肖明已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凉、心跳加快的临床症状,再晚来一小时就有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陈伟良教授当即联系了介入科许林锋教授为肖明实行右颌面部供血动脉的栓塞,减少出血。栓塞结束后将安排进一步手术治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然而,肖明做完介入治疗后,牙龈不出血,他执意要出院回家。出院不到一个星期,肖明的牙龈又开始出血,他不得不回到医院接受手术。

  这一次比上次出血还要凶险。由于口腔里出血量大,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陈伟良教授果断联系手术室为肖明做了气管切开术。医生们将“糖葫芦”大小的骨蜡小球填塞至拔牙腔内止血,随即修整牙槽骨,使骨蜡能更有效更充分地填塞至病灶腔隙,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最后,邻近黏膜组织瓣覆盖缝合后,进行局部软组织硬化注射治疗。据悉,这个“实用”的手术方法是陈伟良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发明的,自从2005年发表在国际知名SCI杂志后,被国内外同行大量引用参考借鉴。

  近年来,由动静脉畸形不当治疗造成的致死致残事件时有发生。在以往报道中,有一位5岁半女孩拔牙后创面呈喷射状出血,这其实是发生在颌骨内的动静脉畸形。陈伟良说,儿童及青少年期动静脉畸形多处于静止期,不容易发现,当牙齿松动伴有牙周渗血时,应考虑颌骨内动静脉畸形的可能。一旦确诊后,禁止拔牙,并按照动静脉畸形治疗原则处理。陈伟良提醒,动静脉畸形静止期不易发现,一旦发现牙龈有出血不止的情况,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及时采取常规介入栓塞、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和硬化术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