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奥运冠军杨维送祝福:

三年后巴黎奥运会有机会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03日        版次:A12    栏目:连线广东    作者:苏荇、郭思芸

  

  陈清晨/贾一凡8月2日为中国羽毛球队夺得一枚女双银牌,这是广东女双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后,时隔17年再次有选手站上奥运会决赛赛场。

  17年前夺冠的杨维,如今已是广东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乒羽中心主任,2日也和羊城晚报记者一起观看了这场女双决赛。“陈清晨她们今天主要是心理压力比较大,而对手放得开,没有犯太大的失误。”她勉励24岁的后辈、梅州姑娘陈清晨,“其实第二名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距离下一届巴黎奥运会还有三年,对中国的年轻选手来说还有机会!”

  

  前辈寄予厚望

  

  杨维最初对陈清晨有印象是在2011年,当年广州组建队伍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张洁雯(雅典夺冠时杨维的女双搭档)当时是广州羽毛球中心副主任,她希望杨维能推荐一些好苗子,加入广州队参加城运会的比赛,为此杨维特意到队里看了好几天训练,最终推荐了陈清晨。

  “当时觉得她打球气质很好,在场上很拼,很想要,这一点对于打球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果然,从那次开始,陈清晨开始了自己的夺冠之路,从城运会冠军到亚青赛、世青赛冠军,再到进入国家队,并最终站到奥运会的决赛赛场上。

  进入国家队后的陈清晨并非一帆风顺,尤其2017年夺得世锦赛冠军后,中国女双一度陷入低迷,丢掉尤伯杯,在国际赛场上也频频丢冠。“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她,听说她们是一天四练,练得比我们当年还要狠。”

  杨维表示,陈清晨身上背负的压力和当年自己不同,“我们那会面对的压力是国家队内优秀的女双太多,竞争非常激烈,她们虽然队内竞争相对要好一些,但在国际比赛中的压力要更大。而且老实说,陈清晨的身体条件和我跟张洁雯相比有点吃亏,个子不高,所以付出的努力需要更多。”

  昨天的女双决赛,陈清晨输得有点遗憾,杨维认为主要输在心理压力上,“第一局在伯仲之间,输了第一局后心理压力会比较大。今天拉哈尤放得比较开,没犯太多错误。波莉34岁了,当年是和我们同场竞技的选手,今天能有这样的表现,很厉害。不过我们女双表现还是不错的,之前大家认为的我们的主要对手日本和韩国队,我们都拿下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

  

  虽然输掉了决赛,但陈清晨在东京奥运会上奋力拼搏的气质激励了很多人,这股拼搏劲,也得益于从小的磨砺。

  陈清晨在省体校的教练余江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陈清晨小时候就很拼,练得也很苦。当年因为缺少羽毛球场地,余江红只能带着队员们在篮球场训练,而且训练时间只能安排在中午1时到3时,篮球队不需要用到场地的时候。

  “我们叫那个场地为‘风雨篮球场’,顶上只有铁皮遮顶,再用广告布把四周一围,让羽毛球不被风吹走,每天训练时拉个网,就成了一个简陋的训练场地。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陈清晨的衣服总是湿淋淋的,但为了节省时间,她总是不换衣服,直接拧干衣角然后又投入训练。当别的队需要场地训练时,我们就开始练体能,因此总比别人练多两个小时。到了夏天,太热的话,就只能四处打游击,借别人的场地用。”余教练说,因为篮球场没法画线,打不了比赛,只能练网前技术方面的东西,这也为陈清晨出色的技术奠定了基础。

  “那时候我们的运动量是很大的,加上条件有限,练得很苦。练完后她们都要扶着把手爬上五楼的宿舍。”余江红教练回忆起当年训练时的情景,声音有点哽咽。“但每次问清晨累不累,她都是笑笑,说还行。”除了训练,平日上午和晚上陈清晨还需要上文化课,而且成绩一直很好,当年教她数学的省体校老师丁金兴回忆,“清晨小时候很乖巧懂事,学习很好,比较温顺,没想到现在场上那么霸气。”

  就是这种拼劲,让余江红最终相中了陈清晨,将她推荐到了省队,“越是艰苦的环境越应该为自己闯出一条路,对自己有个说法。”逆境磨砺英雄,余教练认为,少年时艰苦环境的磨炼,让陈清晨有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最终支撑着她在自己热爱的羽毛球之路上越走越远。

  羊城晚报记者 苏荇  实习生 郭思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