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林翎 通讯员 曾毅峰 “好人”档案 林德全,男,中共党员,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用了10年青春时光转战三地七村。 林德全先后获评“2017年肇庆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2020年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贫助困类别)”2020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山市第十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从中山到陆丰,再到紫金,最后到广宁,林德全奔赴广东脱贫攻坚一线,用了10年青春时光转战三地七村。在林德全所在的中山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对口帮扶贫困户与贫困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说起十年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林德全绽开了温暖的笑容:“看着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好,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十年带领7个贫困村撑起“钱袋子” 2010年,林德全25岁,不少同龄人成家立业、事业起步,他却选择了一条与大部分人不一样的艰辛道路——报名参加扶贫。林德全对记者回忆说,当时考上大学生村官,在坦洲镇十四村社区居委会任主任助理。“看到驻点扶贫的报名消息,我就想知道,广东还有什么样的贫困地区,于是报了名。” 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林德全参与中山市坦洲镇对口帮扶汕尾市陆丰城东镇军潭村、炎围村和淡水村3个贫困村的第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期间,林德全和团队成员四处拜访村民,给村民讲解“致富经”,为村子谋建设。3年后,各贫困村村集体稳定经济收入16万元以上,781户贫困户人均每年纯收入上升至9000多元,实现稳定脱贫。 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林德全参与坦洲镇对口帮扶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上洞村和吉安村2个贫困村的第二轮扶贫开发工作。三年后,两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均得到倍数升幅,各项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016年4月,林德全再次肩负起扶贫使命,踏上了第三轮扶贫开发的征程,参与对口帮扶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北市镇国光村的第三轮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10月兼任国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新三年精准扶贫计划开始,林德全毅然选择留下,扛起精准扶贫的重担,誓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2020年初,林德全主动请缨参加抗疫志愿服务,连续21天坚守在坦洲镇南坦路,每天检查车辆和人员上万次。 大芥菜产业让村集体收入翻两番 在驻村期间,林德全访贫问苦,了解到村子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便积极筹措资金,自己也亲身上阵参与建设。比如:完成了自然村村牌设置、应急便桥抢修、国光村路灯铺设等民生项目,村子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大幅改善。 有道是:“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林德全和同事们在附近的工厂、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村民挖掘适合的岗位,同时也鼓励贫困户应聘各类公益岗位,如村保洁员、政府食堂及后勤人员、公路养护工、电商服务员等。在国光村,他们以就业扶贫为导向,实现28人稳定就业,其中帮助转移到市外就业13人,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就近就业15人。 产业扶贫是帮扶户稳定增收的源头活水,林德全深知这一点。2018年下半年,国光村遇到了大芥菜上市难题。原来,国光村在“南粤第一山”螺壳山下建立了占地11.55亩的大芥菜基地。临近年关,大芥菜长势喜人,一场大丰收就在眼前。但2万棵新鲜的大芥菜必须在三天内收割上市,否则就会枯萎蔫坏。作为队长的林德全便与队友一道参与了下地收割、人工包装、上车装运等工作。林德全还马不停蹄地驱车300多公里,化身为卖力的“推销员”,将客户订购的大芥菜一一送货上门,田头地边、村头巷尾、工厂车间、机关饭堂等都留下了林德全送货上门的身影,直到深夜才全部送完。 每逢周末,林德全要回中山时,他总会在车里装上满满当当的贫困户的农产品以便四处“推销”,不放过每一个为贫困户增产创收的机会。 林德全和队友帮扶国光村大力发展大芥菜、青花椒等种植产业,大芥菜基地在2019年产出2.9万斤大芥菜,通过“公司+合作社+工会”订单销售模式获得销售总收入6.8万元,成效显著。如今,国光村成立了国光农业合作社,协助贫困户及农户销售农产品累计达10.5万元,全村41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6400元增加至2019年的14000元,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2.95万元增加至2019年的1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