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正在工作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通讯员 二十冶 你见过用3D打印出来的景观广场吗?12日上午,记者从深圳市宝安区建筑工务署了解到,位于宝安区福海街道的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已见雏形,1000多件3D打印混凝土构件已基本安装整合铺摆到位,整体工程近期将完成。 全球市政工程首次应用 今年4月,受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委托,中国二十冶集团空港一期项目部与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合作,引进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新技术与景观工程一体化智能建造,拟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一个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3D打印景观广场。其中,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设施工现场直接完成人行铺地、雕塑、座椅、树池、花坛、挡土墙等“打印”建造。该工程突破了以往的建筑模式,以科技赋能,通过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打印广场内的所有混凝土构件。 据悉,建设该景观广场应用到的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新技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团队独创。该技术首次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材料学、建筑学等交叉学科创新性融合,为建筑技术带来了更蓬勃的活力。“打印”该广场,也是3D打印混凝土新技术首次在全球的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 该项目以机械臂作为动力系统,结合自主研发的打印材料、软件控制平台及打印工具头,可实现混凝土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生产。建造过程中,只需将数字设计的电子模型输入系统,系统就可自动将其处理为打印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配置好的混凝土拌合物,通过挤出装置到达机械臂前端的喷嘴,在信号控制下进行打印,最终混凝土构建成型。 缩减施工人员人力成本 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灵活构建个性化模型,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项目大体量现场原位打印,在施工现场使用机器臂打印系统,每台打印设备只需2人操作,充分集成并简化混凝土3D打印工艺,实现送料、控制、打印等操作的一体化。“项目周边交叉施工工期紧张,引入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预构建景观工程基本模型,结合项目建设制定个性路线浇筑混凝土材料,通过一次性机械化成型,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提高工程品质,缩减施工人员人力成本。” 据悉,该广场项目是会展片区未来商业、生活及休闲的重要节点,采用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使用混凝土3D打印机控制喷射机出料速度,结合建模、切片、三维行程控制软件等操作系统,对尺寸和精度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珊瑚铺地、河流铺地、雕塑、座椅、树池等景观工程内容现场设计、现场打印、现场安装,为成品保护提供技术手段,工程品质大大提高。 当前,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业劳动力的价格不断提升,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业转型的方向。2020年7月,住建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 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该3D打印景观广场的建造,旨在展现创新的科技成果,是智能建造在深圳、宝安的一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