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针对“榕树迁改”等科学绿化工作,广州开了一场“辩论会”

与会人员当面“激辩” 园林局局长现场“检讨”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14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徐振天

  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过去的工作中,确实有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我们对树木迁改的监管、文化传承的重视不够,对树木的保护意识不强,决策层面和市民沟通不足,征求意见不够充分,形式比较单一……”13日,在一场关于广州如何开展科学绿化工作的座谈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刘先荣针对该局近来因树木迁改工作引起的社会舆论进行了“检讨”。

  榕树是广州的主要乡土树种。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开展的榕树迁改工作引起广泛讨论。对于树木保护的话题,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为此召开专题市委常委会。8月13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召开了科学绿化座谈会,十余名业内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媒体人员参会,就广州开展科学绿化工作进行了“辩论”。

  座谈会进行了约三个半小时,超八成时间是与会人员在进行批评和提出建议。十几米长的会议桌中央,刘先荣时而点头,时而简短回应,逐一记下建议。相邻而坐的华南植物园教授刘菊秀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肖毅强,在谈及相关意见时当面“争执”起来。

  刘菊秀认为,榕树生长在狭窄的基坑内,适当的迁移对改善树木的生存环境有好处。

  “我不同意!不能一迁了之,有关部门首先要着重做好现有乔木的精细化管理养护。绿化是广州的宝藏,大树是全社会的资源,市政建设要以保护树木为前提,不能让大树让位于市政工程。”肖毅强提高音量说,过去的大树迁改工作,市民不满意、业内不认可,广州能不能结合这些教训,为全国探索出城市科学绿化的先进经验呢?

  “可以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共同擦亮广州‘花城’的金字招牌。”围绕“如何保护好广州已有的绿化成果”“今后广州种什么树、怎么种”等话题进行讨论后,与会人员达成一致意见:根据“保护优先、科学规划、适地适树、以人为本、文化传承、节俭务实”六条原则,开展城市绿化、提高广州科学绿化和科学决策的水平、加强对树木保护监管和城市绿化的精细化管理等。

  “公众的关注推动了广州科学绿化水平的提升,以后,这样的座谈会还要经常举办,再多些互动。”刘先荣表示,接下来,该局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和问责,切实加强城市更新和项目工程建设中的科学绿化和树木保护工作,推动广州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