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吴谢宇弑母案 背后的沉重反思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27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拍案说法    作者:陈广江

  □陈广江   

  

  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法院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103000元。(8月26日新华社)

  这样的判决结果,应该并未出乎公众的预料。司法判决所追求的就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就吴谢宇弑母案而言,一审判决结果捍卫了法律权威,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正义观。吴谢宇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但其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因此不足以轻判。

  相较于判决结果,公众更关注吴谢宇的犯罪动机。一个在所有人看来前途无量的北大学子,为何一步步走向弑母的犯罪深渊?这起人伦悲剧,究竟给世人留下哪些沉重的反思,又该如何避免?与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类似,虽然吴谢宇案也属于极端个案,但极端个案也有值得警惕及反思的地方。

  不难发现,在“天才”“学霸”的光环下,吴谢宇的心理、人格和精神出现了严重问题,已经到了爱恨不分、丧失理智的崩溃地步。法院经审理查明: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其父病故后,认为与母亲谢天琴一起生活已失去意义,之后产生弑母的念头并实施。作为儿子,吴谢宇竟以“帮母亲解脱”“协助母亲自杀”的名义弑母,说明其内心世界已经崩塌。

  不少人认为吴谢宇是“高智商犯罪”,也有心理专家称其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这些说法经不起推敲。一个内心崩塌的人,谈不上什么“高智商”“精致”。吴谢宇掩饰犯罪的方式看似完美,其实是“小儿科”,因为藏在屋内的尸体迟早会被发现,借的巨款迟早要被追讨。吴谢宇当时之所以能骗过很多人,恰恰是因为之前他一直以不说谎“好孩子”的形象示人。凭现在的刑侦技术,吴谢宇注定是要落网的。

  吴谢宇走向极端与其家庭、家教存在莫大的关系。一审庭审时,一名旁听人员感慨:“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太重要了!”种种迹象显示,吴谢宇的内心就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母子关系看似虽然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其实却是假象。对他来说,母爱是沉重的枷锁,除了智力超群、成绩出类拔萃外,他精神极度贫乏,内心诉求无法满足、又无处诉说,直到自杀不成而杀母。吴谢宇三年多的逃亡、挥霍,其实是一种扭曲式的自我发泄和满足,他要把之前缺失的东西补回来。

  将吴谢宇的弑母归咎于原生家庭,显然并不客观、全面,但吴谢宇身上体现出的家庭教育、心理教育、亲子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足以令人深思。有必要重申常识: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家长不能把自我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的成绩当然需要关心、重视,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此外,那些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的孩子,往往在性格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家长、老师等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但愿类似极端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