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王绍强:一次“零的突破”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9月04日        版次:A08    栏目:访谈    作者: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作导览

     三打白骨精(中国画) 关良 1978年 广东美术馆藏

  

  作为近年来对这位岭南艺术大家的一次全面学术研究展示,《游艺东西:关良的风格史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是一个“新的尝试”。

  羊城晚报:近年来,关良的艺术开始受到重视,有“回归”之说。为什么今天会重读关良?

  王绍强:记得在2017年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呈现了由研究者和理论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评选出的广东近现代美术二十一大家,关良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在专业领域,关良有着很高的地位,但他的公众认知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观众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与人生经历印象不深,甚至完全不了解。

  这次我们重点推出这个展览,正是基于文化和历史的立场,着力挖掘近现代以来广东美术的资源,希望客观地从史学角度,呈现广东美术名家不同的面貌。

  无论是从研究者的立场,还是在公立美术馆的职能上,我们都有责任重新呈现关良的艺术风格、历史地位,乃至他的家国情怀。这次展览既是以艺术家关良为核心的一次个案研究,也是广东美术馆“馆藏活化”的一次典型案例。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个广东艺术家的个案,弘扬文化自信,让广东年轻一代的美术工作者、年轻一代的观众,借此机会认识这段值得研究、值得传播的历史。

  羊城晚报:发掘广东近现代以来美术史上的个案是广东美术馆一贯以来的工作思路。

  王绍强:对,这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广东美术馆是广东省重要的文化窗口,也是艺术品收藏、保护、研究的重要单位。

  在中国近现代以来美术史中,广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关良先生是20世纪初最早一批留学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中汲取了养分,也在艺术上很好地结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成为近现代美术史的一个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关于这个方面的课题似乎缺少系统性的呈现,所以本次展览希望呈现新主题、新角度,也是广东美术馆的一次新尝试、一个“零的突破”。

  对于近现代以来美术史的研究,我们一直在进行系统的整理工作。比如我们对上世纪20年代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有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展示。成立于1922年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地方公立性质的美术学校,为现代美术教育在广东地区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现实条件,同时也为广东公立美术教育做出了拓荒式的贡献。

  我们希望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更多的公众,以求在提升美术馆学术研究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