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大湾区文学新浪潮”广东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上,众多名家名编点评广东青年作家作品

为新时代文学开辟新的可能性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9月19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何小流

    

  

  9月15日,“大湾区文学新浪潮”广东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些年来,广东省作协实施“青年作家精品创作工程”,资源向青年作家倾斜,精心谋划青年创作顶层设计,策划重大文学创作题材,推介优秀作品,取得较大成果,已培养了一支在全国文坛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年粤军创作队伍,创作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成为广东文学异军突起、走在前列的中坚力量——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如何成为一个好作家

  

  年轻的作家们首先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自觉把个人的文学生涯放到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进程中去。这是我们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也决定了一个作家的境界。其次,青年作家要立定高远的志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新时代文学能够产生的、将要产生的,能够代表和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创造力的作家就在青年中间产生。大家要站到这个时代精神的、文化的和文学的高地上去。当然,也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包括文学,在新时代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体现这个时代的文学水准,表达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考验。希望朝气蓬勃、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作家,能够写出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的作品,闯出一片艺术上的新天新地,为新时代的文学开辟出越来越多的丰富无边的可能性。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写小说的节奏慢一点

  

  我对王哲珠的创作有四点感觉。一是她的生活底子非常厚实,尽管她很年轻,但是她一直泡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比如《长河》,如果没有生活的底子是写不出来的。她一直在那个小地方,一直坚持写长篇小说,值得敬佩。二是她编故事的能力超强,有女性特有的细腻、细致、细微,把小事情写得惊心动魄、波澜壮阔,这是一个小说家独特的表现。三是她的文字和语言相当有特点,像一个生活在自己那块土地上的农妇在田野里挥着镰刀那么自如、那么熟悉。几部长篇小说,都保持了对农村生活的熟练描述。四是她的文学价值观非常健康、向上,是与非、爱与憎非常清晰。《长河》这部作品中,冯家三代人面对乡村的改造、发展问题,人的命运和这片土地的命运,家园的命运都勾画得非常好。

  提一点小建议,小说中推进故事的节奏要慢一点,精彩的、历史沉淀深厚的好故事不要讲得太快;写小说的节奏慢一点,目前已经写了7部长篇小说了,把速度减一半,两年写一部看看是不是更有感觉。

  

  李一鸣[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

  越野越有未来

  

  王威廉的小说,突破了他过去的创作,在当下文学界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将科幻因素纳入写作,科幻在他这里不是体裁,不是题材,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了现实与魔幻、当下与未来、知与未知、常与非常、变与不变、感动与疼痛、坚守与逃离,内敛与野蛮。他的作品于社会、人生、世界纷繁复杂阴暗幽微的律动中体现了真实中隐匿的魔幻、日常中呈现的荒诞、逝去中蕴含的恒久、时代前行中人心所承受的危机体验,是对世界本质和秘密的勘探,对人类灵魂的探险,对生活真相的打捞。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渺小、尴尬和孱弱。生活的现实是否就是人类所感知到的现实?人在三维空间所感知到的仅是存在的百分之五,其他百分之九十五,如暗物质、暗能量、量子纠缠,只能推断其存在,但却不可见。在四维空间、五维空间看人类,或许正如威廉作品中所写,是一种长着两条腿,两个枝杈,上方有一个杂草覆盖的圆形装置的生物。正是换了一种视角,这个世界便大有不同。以这样一种方法、视野、世界观来描写世界,其作品便有了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风度。他还可以写得更野,更放开,更破圈。野未来,越野越有未来!

  

  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宏观叙事中的儿女情长

  

  读莫华杰的《春潮》,是非常享受的一次阅读体验。作品把宏大叙事放在日常生活当中,而且写得非常优雅。我们现在一谈改革开放初期,写的就是直面的、硬攻的东西,但他写的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写得最好的就是男孩子的心事,把男孩子爱情当中那种羞涩、犹豫、爱而不能,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分分合合,写得非常美,像《红楼梦》给人的感觉一样。一个男作家能够把恋爱当中的少年、青年的心态写得这么美确实是不多见。其次他对自然的描写,写中秋节之前的花香、栀子香、木槿的味道,你看了之后觉得像一个女作家写的。他把爱情和自然结合得非常好,而且生活日常非常丰富。我感觉,儿女情长可以在宏观叙事当中,作为一条并行的线。小说的语言感觉也非常好。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

  很强的地域意识、方位感

  

  广东作家写东西特别能放得开,不是脑袋里有框子,根据这个框子去写,或者用某些理念去支配,而是一种小说思维。陈崇正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潮州一带五光十色、非常驳杂的生活,泥沙俱下,鲜活生动。他所构筑的小说事件里面,城市与乡村、现实与未来,地上与地下,灵魂与肉体、神界与城市都是交织在一起的,特别开阔。

  同时,他有很强的地域意识、方位感,《黑镜分身术》《折叠术》都有独特的地域。这些人物一旦进入他的小说里,就是被他描写成为独有的存在了,这些人物都有陈崇正的腔调和品质。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素材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中,同时牵引着读者,能够让你听命于他,你不得不相信他,不得不被他征服。通过他的小说,能够看到一个巨大隐秘的遥远的南方,如草木那样葱茏,但是里面包蕴了巨大的现代性和当下性,一方面反映出了大工业、大商业对现实的作用,也能看出他写出了南方之所以称为南方的那些长期主宰人们的思维方式。

  

  李少君[《诗刊》主编]:

  从朦胧到自觉的生态意识

  

  冯娜的创作开始是一种比较朦胧的生态意识,慢慢比较自觉地走向生态诗歌的创作。她是云南的白族人,对自然情有独钟,从而产生这种朦胧的生态意识。而从朦胧到自觉,是城市生活的唤醒。她已经形成了有一定清晰面目的生态诗歌美学风格或者美学追求。

  文学不仅仅是人学,而是包括人之外的自然学、社会学等。新时代文学还只是一个轮廓,包括生态文学在内,对整个宇宙有重新认识、全新体验,当然可能还有更多突破的可能。

  

  程绍武[《中国作家》主编]:

  转向大众情感

  

  黎衡的诗个性化特征特别强烈,辨识度特别高,要是遮住作者的名字,光看诗集,诗歌界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是黎衡写的,这是一个感觉。二是这个诗集让我感觉意象纷繁复杂,丰富密集,读起来感觉词语在跳舞,意象在跳舞,意识在跳舞,里边各种意象像万花筒一样眼花缭乱。三是诗歌指涉空间非常大,里边既有电影文化的元素,也有科幻文化的元素,还有天文学的元素,等等,给人感觉真的是思接千载,作者一直在天马行空,个人世界和经验世界、对象的世界打通了。四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非常丰富的,不是单一的,里边很多的词汇并不是字面上的意义,可能背后有很多很多的含义在里边;而传统诗歌可能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比较简单的,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现代诗词背后的世界却是蕴含着另外一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更丰富、更精彩、更深邃,这一点在黎衡的诗里边表现得特别突出。五是主观世界与现象世界的相互生发,在这个诗集里头也是表现得特别突出,感觉这个主观世界和现象世界是融为一体的。

  黎衡在现代诗的写作方面已经体现出了足够的才华,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否再稍微转向一点点大众情感,所谓的社稷、民生、苍生,转向他者的情感领域,试一试,可能一样出色、一样精彩。

  

  陈东捷[《十月》主编]:

  心绪和内容同构

  

  蔡东是非常好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关注现实和处理现实的方式跟一般的小说不一样。一个是她关注局部的现实、日常的现实,场景包括家庭、出行的路上,包括在诊所、职场、学校,是一种可触摸的自身经验;再一个不是正面处理现实,而是“逃离”,不是采取很激烈的方式,是采取一种很个人的、很从容的方式。她的句子节奏感非常好,非常长的句子很少,短句很多,但是又错落着有一些不太长的长句子。写场景的时候,处理的不是完全外在的场景,而是对象化的场景,语言的表现力非常强。蔡东小说情节性比较弱,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自己的心绪和写作的内容有一个同构的关系,在作品里面变成了统一的关系。

  

  孔令燕[《当代》主编]:

  不只是停留在女性角度

  

  郭爽给人的感觉特别安静,就沉在作品之中。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她可以写各种各样的题材,有非常现实的,有特别细腻的,有特别女性的,也有粗粝一点的。她充满了创作的潜力,非常灵敏、细腻,好像是一个精灵古怪的女孩在看世界。她用有才华的笔和细腻的触角构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百花园。读她的东西,特别像古代欧洲的版画,非常细腻,但是意象非常绵密,构造了非常神秘气息的世界,斑斓、丰富、神秘,带着生长的痛感。另外她有探索性,不只是停留在女性的角度,这也是一个作家该有的灵敏。

  她在试图描述或探索人与世界、人和人、人与自己之间秘密的关系。其实每个人都有秘密,所有的小说,不管是现实的还是先锋的、体验式的,她都在尝试去打开一个秘密。她尝试去探索生命中可能被忽视、成长精神中的一种痛苦。她关注到了,描述得非常自然和清晰。

  何小流 整理 蔡亿生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