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海报 |
郭涛饰演的“默默无闻张富清”背后还有默默奉献的家人 |
黄志忠把袁隆平“化”到了自己身上 |
蒋欣饰演申纪兰,完全就是一个妇女劳动模范的形象 |
周迅除了拜访屠呦呦,还前往研究所与屠呦呦的同事聊天,力求更贴近人物 |
雷佳音“倾其所有”演于敏 |
王雷演的李延年成了“网红” |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随着最后一个单元《袁隆平的梦》播出,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功勋》在东方卫视进入收官阶段。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黄旭华、张富清、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在演员王雷、雷佳音、黄晓明、郭涛、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的精彩演绎下,悉数与观众见面。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功勋》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出品,春羽影视制作发行。 功勋人物与共和国命运相连的故事,感染了观众。该剧在豆瓣网获得9.1分的高分,收视率持续领跑黄金档电视剧排行榜。最近,《功勋》总制片人曹平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详细复盘了这部现实主义佳作从项目启动到剧本创作,从拍摄制作到宣传推广的整个过程。 启动与筹备 集中表现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成为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于敏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申纪兰是全国劳动模范,曾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争取男女平等作出巨大贡献;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李延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张富清是战斗英雄,深藏功与名的时代楷模;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2019年10月底,导演郑晓龙和金牌制片人曹平接到国家广播电视局的任务,为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拍电视剧。郑晓龙与曹平是国内电视圈的“黄金搭档”,曾合作过《金婚》《甄嬛传》《芈月传》《急诊科医生》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 羊城晚报:《功勋》这个项目是如何启动的? 曹平:在习总书记给首批8位功勋模范颁发勋章一个多月后,我和郑晓龙导演接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一部重大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任务,通过这部作品来宣传好功勋人物。 羊城晚报:当时接到“命题作文”,压力会不会比较大? 曹平:压力非常大,而且挺忐忑,因为首批8位功勋模范人物都是国家脊梁、时代先锋、英雄。这部剧包含8个故事,十几位主要人物,这些人物真实存在,而且都不一般。我们当时最难的就是如何把8个核心人物的故事放在一部作品里完成,心里特别没底。虚和实怎么把握?重点在哪儿?什么风格?挑战挺大的。 羊城晚报:您和郑晓龙导演如何应对挑战? 曹平:接到这个任务,对我和晓龙导演来说,虽然非常艰巨,但也很光荣。我们马上组建团队展开头脑风暴,同时开始学习功勋模范的先进事迹。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以及宣传他们的重要性。期间,晓龙导演找到了创作方向——集中表现功勋模范人生中的一段故事、最高光的时刻。我们和总局领导沟通后,就把方向定下来了,心里有底了。随后,我们就决定采取单元剧形式讲述这8位功勋人物的故事,每个故事讲6集。 羊城晚报:获取一手素材的过程难吗? 曹平:我们要求主创除了从网上查找资料外,还要采访功勋人物本人,他们的亲属、朋友、同事。我们从2019年11月启动采风,2020年1月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创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我们在疫情期间都没有停步,总局领导、专家、编剧、导演通过开视频会讨论剧本、推进工作。疫情之前,我们完成了袁隆平、张富清、黄旭华单元的采风,疫情平稳后,我们也陆续克服困难,重启并完成了采风。 羊城晚报:重视采风,是为了保证剧本更扎实? 曹平:剧本创作几易其稿、反复修改,有些单元的剧本创作用了近一年才完成,用时最短的都用了七八个月反复修改。我们相信内容为王,剧本必须要扎实。导演提出的创作想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虽然是伟大的人,但我们要把他们当成平凡人来写,写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这才落地,才能让喜欢真实感的观众接受。我们一步步在探索如何把主旋律题材电视剧拍得让观众喜欢看,其实就需要一种宏大叙事的个人化表达。 选人与拍摄 8位演员贡献出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能量 《功勋》采用了现实主义拍摄手法,从真实的生活逻辑出发创作,在服化道、置景、台词方面都真实反映出了年代特色。执导8个单元的郑晓龙、毛卫宁、沈严、林楠、杨文军、康洪雷、阎建钢、杨阳,都是业界知名导演。与其搭档的徐速、宋方金、申捷、王小平等人也都是资深编剧。 《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聚焦“李延年所在的连队如何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这一事件,诠释了战斗英雄的信仰和本色。 导演沈严并不想把《无名英雄于敏》拍成伟人传记,便带领团队研读纪录片、文献资料,拜访于敏家人,采访他的同事和学生,一点点构筑起剧本里鲜活的“于敏”,重现50多年前那段艰苦但热血的日子。 在《申纪兰的提案》单元,为了还原当时西沟村的风貌,剧组最终将山西省平顺县双射泉村确定为主要拍摄地。剧组花了大力气置景、做旧,以此致敬功勋人物申纪兰。 为了拍《孙家栋的天路》,导演杨文军坚持前往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实景拍摄,剧组工作人员经历了沙尘暴,大风撕裂了帐篷;由于房源紧张,很多人只能打地铺,睡仓库,电视人体会到了老一辈航天人不畏艰辛的航天精神。 表演上,王雷、雷佳音、黄晓明、郭涛、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8位演员可谓贡献出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能量,多数演员的演技备受观众肯定。 饰演于敏的雷佳音说:“我演于敏,可能会有不足。但是,我已经倾其所有了。”饰演屠呦呦的周迅不仅拜访了屠呦呦,还专程前往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屠呦呦的同事聊天,了解他人眼中的屠呦呦。郑晓龙高度评价了周迅:“她后来连走路,拿包的样子都越来越像这个人物。”为了能贴近现实袁隆平的形象,黄志忠一个月减肥20斤,导演阎建钢认为黄志忠已经把袁隆平“化”到了自己身上。 羊城晚报:为什么这次没有选择人气比较高的流量明星呢? 曹平:合作这么多年,我和晓龙导演选演员的首要标准就是合适,我们不去考虑演员有没有流量。我们这是真人真事的故事,演员要尽量做到形神兼备。另外还要有比较好的演技,年龄段也要合适。如果选一个年轻演员去演一个有30年跨度的人,他也胜任不了。另外,演员还应德艺双馨。我们在选演员时,有些单元很快就确定了,但有些单元还是经过了一些周折。 羊城晚报:比如哪些单元? 曹平:像《屠呦呦的礼物》这个单元,我们确定周迅的过程就特别容易。晓龙导演一打电话,她就非常愿意,推掉了手中的其他工作,她说:“呀!就应该找我呀。”她和屠呦呦都是浙江人,而且这个单元选择表现的是屠呦呦39岁到43岁这个年龄段的故事,所以很合适。 羊城晚报:《功勋》的置景和服化道很用心,是不是挺花钱的? 曹平:非常花钱。因为8个故事完全不同,又牵涉到8个领域,有氢弹、核潜艇、卫星,有农村、医疗、战争等,而且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很多场景都要从无到有地去搭建,服化道全部要重新做。有时候,可能只有一场戏,但必须要做新的置景。但为了真实,就不能省钱。 宣发与口碑 1分30秒的片头做了小半年时间 《功勋》播出期间不仅获得了高收视、高口碑,在社交网络的表现也十分优秀。该剧一开播,用了“AI换脸术”的片头便吸引了不少人注意,随之在社交网络疯传:演员从远处向观众走来,过程中慢慢变老,最后变成功勋人物的真实模样。据悉,剧组召集8位演员到北京,先拍好每位演员向前走的镜头,并进行三维扫描。但真实功勋人物不可能到现场走位。怎么办?最后,剧组使用了2019年功勋们获得奖章时的照片。特效团队为每个人建模、抠像,用了小半年时间,才把这个1分30秒的片头做出来。 《功勋》团队也坚持以“让观众满意”为标准,该剧播出后,观众评价颇高,首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头炮”尤其打得响。有观众评价:“这是目前为止国产战争戏的封神之作。”“作为军事爱好者,我一直遗憾国内没有《兄弟连》那样水准的战争戏,这个单元给了我希望。”“建议毛卫宁导演把这个单元剪辑成一部三小时电影公映。” 演员的人气也为《功勋》的宣发起到加持作用。该剧出现了不少“有生之年”系列的合作:从荧屏消失6年的陈好复出,与黄晓明在《黄旭华的深潜》单元饰演夫妻,“黄晓明陈好演的科学家神仙夫妻”话题登上热搜榜;佟大为和孙俪上一次在荧屏中演情侣,还要追溯到19年前的经典电视剧《玉观音》,此番两人在《孙家栋的天路》单元聚首,演绎孙家栋夫妇的动人爱情故事,“佟大为孙俪19年后演夫妻”话题同样登上热搜榜。 羊城晚报:《功勋》的片头设计挺有新意,是如何做的? 曹平:核心概念就是体现功勋人物从年轻到老年的转变,从演员走向原型人物的过程。但我们的功勋人物,有些已经离开了我们,有些是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来拍,所以想到用他们获得勋章时的照片,通过特效合成。我们换了无数的特效团队,这个片头花费了上百万元,可能迄今为止,没有哪部电视剧像《功勋》这样花大力气去做片头。很多年轻人看到片头后,表示很喜欢、很感动,我们也很欣慰。 羊城晚报:每个单元的标题是如何确定的?比如,“李延年”前为什么要加“能文能武”这个定语? 曹平:《功勋》主要写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我们还是要选择一个标签,定义并突出单元的主题内核。比如,《能文能武李延年》,我们一开始定的标题是《战斗英雄李延年》,但发现不能准确贴上标签,我们要突出李延年不仅是擅长作战的军事家,也是会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再比如,《无名英雄于敏》,他做氢弹理论研究,守护国防安全,但他的工作必须隐姓埋名,所以他是“无名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60年,真的是《默默无闻张富清》。《申纪兰的提案》,她为“男女同工同酬”提案。《屠呦呦的礼物》,她研发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让中医药为世界带来了一份礼物。 羊城晚报:一个单元三天播完,《功勋》的宣传难度会不会尤其大? 曹平:真的是挺大的。8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6集,我们相当于宣传了8部剧,每个单元主人公的职业身份不同,宣传重点也会不同,但目前《功勋》在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的热度非常高。只要作品品质过硬,即便是主旋律作品也同样会受到年轻人喜欢,这届年轻人会主动推荐好作品。我就注意到,B站上就有好多网友做“李延年”单元的深度解析,做得很好,热度也很高。目前,“电视剧功勋”在抖音的话题播放量已经达到11亿次,说明年轻人喜欢看《功勋》,愿意了解历史长河中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内容好,你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羊城晚报:做完这部剧后,您对“功勋”这个词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曹平:做项目的过程,也是我走进功勋人物的过程。他们从一个个名字、新闻报道里的英雄模范,逐渐变得丰满立体、真实可感。《功勋》不同于一般的电视剧作品,除了艺术表达,更多的还是承载了我们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他们对国家、社会有着伟大贡献,会让普通人觉得很远,但是对家庭,他们也是普通人,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父亲、母亲,也有朴素的情感,看起来那么远,但到了电视里又变得那么近。做完《功勋》后,我就觉得文艺作品就是要歌颂、宣传这些功勋模范,向他们学习、致敬。另外,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激励年轻人,将功勋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品格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