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美中校友以母校为荣

结缘德艺双馨的老师 遇见志同道合的同窗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0月22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何宁

     黄少华

     余国琨

     李少玲

     杜文岚

     唐瑭

     肖诗琳

  

  文/何宁 图/学校提供

  

  艺术家最高的造诣是什么?笔者采访了多位广州市美术中学(下称“广州美中”)的校友,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德艺双馨。这与广州美中一直倡导的“崇德尚艺”高度契合。回忆起在母校的点滴,快乐、幸福、自由是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里大师云集,在他们年少时就开始进行高标准的审美熏陶,这为他们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正如广州美中校长黄隆基所说,学校培养学生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或者就业,更多是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与美同行,美,不止是画面的美,更多是美好的美,美有很多种,能够发现、创造美,最后还要上升到心灵美。

  

  1983届校友黄少华:

  艺术情感和艺术信仰之源起于美术职中

  

  作为一名国画家,黄少华曾创作多幅著名国画作品,其画作《箭在弦上》《祥云拂麓》《粤港》《天籁之韵》等均获省级、全国奖项;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他悉心培养每一位学生,育得桃李满天下。从一个美术生成长为一名画家、一名教师,他认为,艺术不只是创作体验和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对艺术情感和艺术信仰的传承与传递,而他的艺术情感和艺术信仰之源,都起于广州市工艺美术职中(下称“美术职中”,广州美中的前身)。

  黄少华毕业快40年了,他对当年的求学生涯仍记忆犹新。在他的回忆里,夕阳余晖下的校园,一切都被染上了金色的光芒,显得如梦似幻,好像与当年的风貌没有分毫差别,而他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只懂得画画的少年。

  毕业后到广州美术学院求学,再成为美院的老师,当初那份以美术职中为荣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深刻而宽阔起来,融入到他的每一幅画作和每一节课堂中,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对他来说,这份艺术情感是支撑他在艺术路上前行的不竭动力。

  

  1986届校友余国琨、李少玲:

  艺术求变,变即是创新

  

  余国琨和李少玲夫妇均为广州市工艺美术职中1986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他们一直以“用努力的成果献给母校”鞭策自我,不断进取,于1997年创立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丝路嘉和”旗袍服装品牌,立志“让中国女人更自豪”。曾为中华小姐、美在花城、东方新娘等选美活动提供服饰,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西关小姐形象大使设计并制作了极具岭南特色的旗袍系列。

  哪怕从美术职中毕业已35年,李少玲还完好地保存了当时绘制的一幅油画,她说:“在这里就读的三年是我最开心的时光,我很喜欢自己那时随心创作的一些画,就这么自然而然一直保存着,舍不得扔。”

  余国琨也特别难忘在美术职中三年的学习时光,他说:“这里学习美术专业的氛围特别好,尤其是有一批很敬业、很有名气的老师,如朱詠斌老师和主管美术的余文德主任,给了我很多重要的帮助和指导。这三年,我学到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艺术法则:艺术求变,变即是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艺术永葆生命力,否则只能是死水一潭,在毫无变化的创作中渐渐消亡。”

  

  1993届校友杜文岚:

  美术职中让我的中学时光绽放光彩

  

  从小喜欢画画涂鸦的杜文岚是一位学霸,在重点初中成绩名列前茅,但是繁重的课业压力给她的青葱岁月蒙上了一层阴霾,一直想画画的她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报考了广州市工艺美术职中。

  正如杜文岚期待的那样,在美术职中的三年,是她最开心的时光,“在这里,有了很多属于爱画画人的时光。这三年虽然短暂,但我被压抑的性格得到了释放,变得热情开朗了。画画从以前的业余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专业,我觉得非常享受。”

  在美术职中,杜文岚遇见了很多大师级的专业老师,让她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越飞越高。“美术职中这三年,让我的中学时光绽放光彩,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外出采风,我们去到湘西凤凰,尽管住宿条件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跳蚤,一晚上都被蚊虫骚扰得睡不着,但是现在回忆起采风那个月的生活,感觉如此甜蜜。”

  作为漫画家的杜文岚,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当过老师,在出版社工作过,如今又回到高校,成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在安静的大学校园里,她扎根下来,沉心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学会与学生交朋友,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2000届校友唐瑭:

  比传授美的技艺更高的教育是塑造美的心灵

  

  从广州市工艺美术职中毕业十年后重回母校,唐瑭的身份变了,从学生变成了这里的老师,回母校教书,更多是对母校的眷恋。“走进当年的课室,我从讲台前到讲台后,才发现,以前总以为某些角落是老师的视线盲区,可以随心所欲,没想到今天站在讲台后,每一个角落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些知识、那些观点,我从曾经的倾听者变成了今天的讲述者、传承人。”

  学生时期的唐瑭,感恩在美术职中遇见的每一位老师,“张庆老师是我绘画的启蒙老师,她不仅教授绘画技巧,每节课还给我们普及艺术史,给我们推荐经典书籍。当我们在当时流行的《希望》杂志上惊诧地发现张老师画的插图,别提有多自豪了,在那一刻我们就悄悄埋下了要成为美术工作者的理想种子。”

  作为广州美中的老师,唐瑭认为,自己更多是在传承恩师们的教学理念和师德师风。“平时我在课堂上更习惯纠查学生画作的错误或不足。但每每回忆起学生时代,陈宓老师总能发自内心赞美每一位学生的画作和每一个闪光点,仿佛整个世界在她心中都是美的,使我们总能热情充沛地沉浸其中。恩师们就是我的一面‘镜子’,每每让我反思,照亮我、鞭策我,让我懂得比传授美的技艺更高的教育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品格。”

  

  2010届校友肖诗琳:

  广州美中这三年,给了我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沉淀

  

  从绘画零基础考入广州美中,经过三年的专业浸染,肖诗琳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为实现她的设计师梦想继续前行。与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初中时期,肖诗琳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设计师,很清晰地规划着自己未来的道路。

  她说,广州美中这三年,在专业能力上让她脱胎换骨,“让我受益终生的是启发了我艺术探索的思维,每个艺术生都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艺术的表现有特定的思维模式,需要自己不断探索。很感激在广州美中这三年,给了我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沉淀,让我慢慢有了自己表现艺术的独特风格。”

  肖诗琳在北京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她设计的很多饰品都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设计是需要很多内容来承载的,在广州美中,我们很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只有让自己填满了,才能有灵感去做艺术创作。”

  

  后记

  

  顺应时代潮流,开启美育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美中45载,育桃李满天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州美中顺应时代潮流,开启了广州中学美育的探索和实践。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曾说:“一所学校是否优秀,要看校友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校友的认可度。”在梳理和采访广州美中历届校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活跃在艺术界和设计界的大咖中,有不少广州美中校友的身影,他们的艺术创意和作品,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引领了美的发展潮流。

  而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美术教师群体中,更是有不少广州美中的校友,他们传承和创新了广州美中沉淀下来的育人理念和方法,用自己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引导更多学生在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