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10月20日,国考报名进入第六天。截至20日16时,根据中公教育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共有77.8万人提交报名申请,同比去年增长超20万人,平均竞争比为19∶1,已经进入报名“井喷”期。目前国考报名的最热门岗位是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竞争比为2245∶1;其次是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这一职,竞争比为2016∶1。另据统计,截至20日16时,还有510个职位无人提交报名申请,占职位总数的3%。 报考总体上的热与其中的冷热不均,是近年来国考的两大特点。前者折射出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还比较集中,不少学生把报考国考作为一个可能的就业选择,一窝蜂报考;后者则反映公务员岗位也冷热不均,需要通过加强职业岗位建设来提高吸引力。 据统计,我国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达909万。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集中”的现象,包括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与岗位集中,这无疑加剧了就业竞争。我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倡导多元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面,不要只盯着少数热门地区、热门行业、热门岗位。但从现实看,报考公务员、考编、进入国有企业,仍是排在前列的大学生就业选择。这表明,形成多元就业的格局,还任重道远。 公务员报考冷热不均也说明这一点。有的公务员岗位报名人数少,除了报名门槛比较高的那些,主要还是一些基层、一线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这和整体的就业选择集中在热门行业岗位一样,报考者也按工作的地域、环境、内容,把公务员岗位分出冷热来。 这给我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发展工作诸多启示。要创造多元就业环境,必须提高各行各业职业岗位本身的吸引力。我国高校毕业生为何就业选择集中,是因为这些行业、职业,社会地位更高、工作更稳定、职业发展前景更好。近年来,各地都存在年轻人更看好体制内工作的情况,这也就加剧了国考、考编的竞争。这当然可以让机关、事业单位获得更多优秀人才,但也会影响其他行业、职业的创造力。为此,要以“360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推进各行业的人才建设,让各行各业都给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的舞台。由此推进高校毕业生从“集中就业”转向“分散就业”“多元就业”。既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促进各行各业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意义是,提升国民的整体素养,让各行各业都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以此提升各行业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但我国社会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仍有很强的“精英”意识,社会还用老观念看大学生选择职业,把大学生不按传统观念就业视为“另类”,称之为“另类就业”。但其实,在多元就业环境中,是不存在“另类就业”的。只要就业合法合规,就值得尊重与鼓励。 引导人才去基层,去不发达地区,也是我国推进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仅仅依靠教育,让学生发扬奉献精神选择基础岗位、不发达地区,实际效果难容乐观。与国考报名报考冷热不均相似,我国教师招聘也存在教师资格考试热,同时各地教师招聘冷热不均的现象。这指向同一个问题,即整个行业被看好,但职业岗位建设有差距。要通过改善就业环境、工作条件,提高薪酬待遇,尤其是要让优秀人才看到职业和事业发展的前景,来吸引优秀人才。 另外,具体分析发现,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的岗位,都是报考条件相对宽松的岗位,没有提过高的学历要求,这虽然导致竞争激烈,但却给更多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我国正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国家机关招录人才,应带头扭转唯学历论、唯名校论,这也会引导人才重视能力,而不只是看重一张文凭。这对整体提高人才质量,不无裨益。(作者是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
即时新闻
提升冷门岗位魅力值,推动形成多元就业格局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0月22日
版次:A07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