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终止个人信息“裸奔” 严打快递面单买卖黑产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04日        版次:A10G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斯涵涵

  □斯涵涵

  

  近日,媒体报道称,快递面单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情况十分猖獗。记者调查发现,快递面单买卖已成产业链。不仅有人在网上售卖,还有买家收购快递面单,最低仅2元一份。(11月3日中新网)

  “亲,有料吗?高价收!”这里的“料”指的是快递面单。有暗语、有“面单交流群”,有清晰的用途划分,甚至还有面单鄙视链……线上线下,快递面单的交易活跃,“生意”兴隆。

  小小的一张快递面单,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买了什么货品等隐私信息一应俱全。快递面单的非法买卖使得快递面单如“泄密单”,公民个人信息全部暴露,留下巨大安全隐患。

  事实上,早在2017年,快递行业就推出了隐私面单的服务——把用户的关键个人信息用二维码或星号隐藏起来,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由于使用隐私面单增加了快递员额外工作量等原因,隐私面单并没有大范围使用,这为快递面单买卖提供了土壤,大批消费者的隐私信息依旧处于“裸奔”状态。

  据查,面单信息售卖链条有骑手,也有代理运营外卖店的网络公司,还有平台内鬼,都把盗卖客户信息看成一块肥肉。无论是外卖平台程序存在漏洞,还是跟商家合作的第三方泄露信息,都与电商平台脱不了干系。

  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买卖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还特别提到,在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对这些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像加密、去标识化,这是基本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所以对于平台来讲,《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后,隐私面单不再是平台可做可不做的额外义务,而是一种法定义务。

  要截断快递面单买卖这条隐私泄露的渠道,首先快递公司应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信息保护手段,建立详细的信息技术使用、处理等标准规范,降低其他人获取快递面单信息的概率。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督促快递行业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案,划出公民信息保护的明确红线,加快、加大、加强对买卖个人信息的人或单位的惩罚力度,提高贩卖快递面单的违法成本,斩断黑色产业链,确保公众权益和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