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非遗文化传学子,粤韵芬芳满校园”粤剧进校园活动在天河区华景小学举行

当课本遇见粤剧,耳目一新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04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

     大南路小学演员表演粤剧课本剧《桥》

     学生试穿戏服

  

  如何在校园里培养和传承粤剧文化,加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10月29日上午,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及天河区文联共同主办,中国粤剧网和天河区华景小学承办的“非遗文化传学子,粤韵芬芳满校园”活动在华景小学举行。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培养的“华景少年优雅之声”学生记者们在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

  粤剧作为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据悉,此次活动将课本《桥》的故事内容以粤剧形式改编呈现,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粤剧魅力,同时普及粤剧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对粤剧文化的了解,培养青少年欣赏粤剧以及学习粤剧的兴趣。

  为让学生对粤剧课本剧《桥》的演绎理解更为透彻,在粤剧表演前,华景小学武老师和大南路小学马老师分别给大家详细介绍了语文课文《桥》的故事内容以及课本剧《桥》的创作背景。随后,由大南路小学的小演员们上场演绎,带领学子们感受粤剧的魅力。

  课文《桥》以山洪暴发为线索,讲述老支书挺身而出,有序指挥人群过桥脱险、最终却与儿子牺牲了的情节。粤剧课本剧将这个动人故事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道具服装的灵活运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展现在大家面前,表演也展示了演员们“唱、做、念、打、翻”扎实的基本功。

  观看完表演,华景小学的老师及同学对这一生动而新颖的课本剧反响热烈,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来自华景小学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我觉得课本剧中老支书演绎的老党员代表着党员们总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看完后我深受启发,作为少先队员,我也要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好好学习。”武老师也讲道:“这样一篇具有教育意义、凸显共产党先进性的文章,以粤剧的形式展现,令人耳目一新。”

  活动现场,课本剧《桥》的主创人员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粤剧小课堂,让学生一起学习粤剧的角色分类、规范性的表演动作、穿戏服等粤剧小常识,感受粤剧的魅力。

  为什么要把粤剧引进华景小学?会后,“华景少年优雅之声”学生记者校队代表特别采访了天河区文联主席王芹以及华景小学大队辅导员林老师。王芹表示,粤剧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非遗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年轻一代对粤剧渐渐陌生。把粤剧引进校园,是一个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粤剧的开始。而华景小学有一个很好的办学理念——优雅,这与粤剧的内涵特征是相通的。林老师介绍,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扬我们的非遗文化。

  学生记者们现场报道的精彩回顾请搜索“羊城教育”视频号观看。

  (文/羊城晚报学生记者 章雨桐 指导老师:陈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