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在镜头背后 在时代面前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克毅、小婉

     1987年9月20日,广州市人民路高架桥开放观光,约15万市民徒步走上中国内地的第一座城市高架桥 朱穗风 摄

     2017年11月18日晚,从新光大桥北眺,“东西双塔”与“小蛮腰”交相辉映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2016年,港珠澳大桥航拍图。大桥全长55公里,为粤港澳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2020年5月11日,驰援国外疫情防控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结束休整,回到医院。钟南山院士亲自到医院门口迎接,满面笑容地给每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春运期间,记者跟随云南怒江兰坪县外出务工者余冉朵一家回家,对比鲜明的新居旧屋,是余冉朵一家翻天覆地的生活变迁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汤铭明 摄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春运期间,记者跟随云南怒江兰坪县外出务工者余冉朵一家回家,对比鲜明的新居旧屋,是余冉朵一家翻天覆地的生活变迁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汤铭明 摄

     广州市于2007年全面禁摩。2006年9月,堆积如山的摩托车正等待工人们拆解。城市和乡村,都在大踏步地发展,脚步可能不同,目标却是一样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2013年1月20日,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站台,送别亲人的旅客隔着列车玻璃亲吻孩子,依依不舍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2008年2月3日,广州火车站,受冰雪灾害影响,大批春运旅客聚集在站场外准备进站。人群中,一个孩子的哭声引起在场战士注意。战士们有力的手臂将孩子高高托起,转送至安全地带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2000年春运的列车上,一个女孩正在爬窗,整个人如倒插葱般栽进列车里。这种景象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像了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2008年2月,春节前,韶关乳源乡下,置办了年货的村民走在冰天雪地中,也走过冰雪灾害的干挠,回家过年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2015年9月6日,第四届白云山郑仙诞活动开幕,四支世界冠军狮队齐聚云山“争鳌头”,多彩的岭南文化也丰富了记者的创作内容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2003年2月,罗大佑 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用吉他弹唱《光阴的故事》,光束中的音符,在纯真时光中流淌 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昨天,是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

  作为羊城晚报摄影记者,这一天跟往常一样,我们依然在各处新闻现场奔忙,透过取景器,观察、记录和思考。这一天跟往常又很不一样,我们从何而来、为何出发、向谁聚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暂停脚步,看一看来路、想一想前路。

  新闻摄影在新闻史上只能算一门年轻的手艺,满打满算也就大概一百八十岁;但又是一门风华正茂的技艺,定格历史的光影,往往来得比文字更真切,它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整体形态和表现方式。在电视还没普及、手机上还不能刷视频的时代,新闻图片,就已经描尽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即使时代进步到今日,新闻摄影依然是最重要的新闻体裁之一,并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迸发出更强烈的青春气息。

  作为羊城晚报摄影记者,我们用图像叙事、抒情,记录时代变迁、呈现观念碰撞,画幅之外,有深度、更有温度。本版今天选取一小部分羊城晚报摄影记者的优秀作品,不论黑白还是彩色,不论时光远近,都是时代的容颜。每每凝视这些影像,总能寻见发展的投影。

  致敬每一位全力奔赴新闻现场的同行,感恩每一位品读新闻图像的读者。

  ·克毅 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