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高薪招老师,更要激发教师的荣誉感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10日        版次:A06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孙梓青

  □孙梓青

  

  日前,“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体局官方7日首度作出回应表示,“这是一项人事改革措施,覆盖面非常广。”(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鄂尔多斯高薪招中小学老师并非孤立案例,与之相关的新闻还包括: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热度持续升温;大批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中学教师面试,其中一半是博士,等等。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这样的现实:一是部分地区和学校提高薪酬价码,吸引和招揽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二是越来越多我们通常认为不会进入中小学当老师的名校毕业生,有意愿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

  这类问题似乎总能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关于此类问题的热议,双方的观点都很明确。支持者认为,更多名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能够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为中小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延伸教育的可能性。反对者则担心,这是否有“大材小用”“人才错配”之嫌。

  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视角,从应聘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些争抢进入中小学的名校毕业生真的是怀揣理想,想去当老师吗?恐怕未必尽然。按通常的叙事,大多倾向于将这些名校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领域,描绘为他们充满着“教书育人”的理想感和荣誉感。但实际情况则可能是,应聘中小学老师对于这些名校毕业生来说只是一个“不坏”的选择,是利弊权衡之后的考虑。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多少体现了当下求职者的心态。相比于互联网大厂、金融行业,不那么密集的劳动强度、职业的稳定性、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教师岗位的传统优势。如果再加上不错的薪酬,那么中小学教师岗位成为求职市场的“香饽饽”,就并不奇怪了。也难怪许多名校毕业生蜂拥而至。

  教师是一个需要有荣誉感和奉献精神的职业,正因为此,我们总是不吝以最美好的词汇赞美教师。但是,如果这些名校毕业生仅仅因为高薪甚至是为了“学历变现”而非出于内心的热爱选择当老师,那么他们投身教育事业是否怀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是一件值得让人深思的事情。

  当然,提高教师的待遇,总体上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肯定——教师工资太低弊端更多,将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高薪招教师”的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两个维度的“内卷”:第一个维度的“内卷”是报考者之间的,让当老师的学历门槛不必要地水涨船高,将很多有理想当老师的人拒之门外;第二个维度的“内卷”是学校之间的,为了抢夺人才,不断提高薪酬待遇水平,变成“为了抢人而抢人”,加剧学校和地域之间教育水平的不平衡。

  相比于其他职业,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国家未来的人才储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多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加优渥的薪酬,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同样意味着,仅仅从货币角度激励还不够,还需要以更多的引导,激发教师对这一份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