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快递盒印寻童广告,公益只有善心还不够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11日        版次:A06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木须虫

  □木须虫

  

  近日,“福建一网店女老板发寻亲快递”引起网络热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90后”庄女士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家线上女装店的店主,两年多来,她在商品快递包装盒子上,义务印上失踪儿童的信息,店铺大概印刷了十多个失踪儿童的信息,总共有20多万个快递盒。她表示,未来还会把这件“简单的小事”一直做下去。(1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将失踪儿童信息印在产品与服务包装上的作法,这并不是第一个尝试的,多年以前,就有将寻童信息印在矿泉水瓶上、鞋盒上的报道。应该来说,这些都是利用了物流流通的渠道,实现信息的搭载与传播,的确让寻找失踪儿童多了一条路径,作为公益的尝试,值得肯定。

  但这样的做法是否有效,值得关注与拷问。至少在这些零星的尝试中,并未有确切的消息证实,所推送的广告,起到了帮助找回失踪儿童的作用。换言之,这一做法形式的意义或许要大于实质。

  这主是缘于寻童信息推送有明显的瓶颈,若想寻童信息收效,无论是覆盖面、持久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单一的随机推送,大多会是徒劳的。同时,以纸质载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原始、效率较低、成本太高。像这位女老板,每印一批包装盒都是一笔不少的开支,相比于收效,其成本更显得相当高昂。这也是类似做法多呈昙花一现的根源。

  这也说明,行公益,只有善心是不够的。这不仅在于个人力量的薄弱,更在于公益事项办起来需要现实的成本,同时,还要有效率地考量。特别像“宝贝回家”之类的公益事业,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力量,并且还要组织化、体系化,才有可能实现集约与高效;零散无序的单打独斗,更多时候都是无谓的消耗,带来的往往是公益资源的浪费。

  有善心还应懂善为,不仅要懂得挑选适合自身的公益项目,看得见、摸得着,力所能及,而且还要学会选择合理的公益参与方式。公益行动组织化是社会公益的发展趋势,毕竟组织化更有利于合理调配资源、有序协调行动,降低各自为政的不必要内耗,真正让每个参与的个体将其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像“宝贝回家”之类的公益行动,更需要的是专业、持久、快捷以及覆盖面广的信息推送渠道,以及统一高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当然,公益组织如何提高自身影响力、吸引力,打通个体参与的渠道,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