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做一个像他那样的老师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1月30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叶开

  □叶开  

  

  王元鹿教授是我上大学时的古文字学老师。刚刚知道他去世的消息,一时不敢相信。在普遍长寿的中文系里,七十多岁毕竟是太年轻了!

  王元鹿老师是我的恩师,是我这个不谙世事、从乡村来到城市大学的乡巴佬幸运地遇到的第一位如此儒雅的先生。

  1987年10月,我们八七级新生上学军训一个月。军训结束不久,王元鹿老师就出现在文史楼教室里,不记得是307教室还是其他教室了。那时王元鹿老师应该是四十三岁,远不如我现在年龄大。但他头发已经花白,再加上厚厚的近视眼镜,用一根绳子系着眼镜腿,挂在脖子后面。他走路不是大踏步,也不是如流星,而是稳稳重重的,这让身材高大的他看起来分外有气质。

  王元鹿老师为人谦和、友善,真心关爱学生。对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新生,他看着并不吓人,更不讨厌,讲那么深奥的文字学也不照本宣科。那时他的硕士论文《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新出不久,但已经成为了古文字学与少数民族文字比较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著作。然而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完全不懂纳西东巴文字是什么。

  即便一窍不通如此,但是我这样的逃课大王竟然在王元鹿老师的课堂上,一直坚持到上完为止。不记得什么原因能坚持下来了,大概是王老师讲得实在太好了,就是不成器如我也不逃他的课。印象中,他会那么深情地看过来,看着你,让你无处可逃。那时候的我,觉得他就是那种最理想的父亲的模样。

  王元鹿老师对学生十分尊重,对每一位同学都很友好。王元鹿老师在课堂上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也可以成为一家之说。”

  这句话我和同学们记忆尤深。无论我们在课堂的发言怎么突发奇想,或异想天开,甚至讲了一通完全不知所云的话,他都会认真地倾听,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以至于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下课之后只好去找他的书来拜读,找他提到过的古文字学的书来读。觉得不读一下,真是对不起他。

  我是从小捣蛋惯的,记得曾在课堂上声称,古文字中的“江”“河”的引申义应该是在战国之前就有了,不是学界通常认为到隋唐时才出现引申义。其实我对此毫无研究,当时这么说也许只是想出出风头,搞点一鸣惊人以引起女生的注意。但王元鹿老师却说很好:“也可以成为一家之说。”

  我的太太也是王元鹿老师的学生,自然是比我更好的学生。我们都为王元鹿老师去世而感到十分的震惊。太太说:“要像王元鹿老师那样做老师。”

  是的,学习王元鹿老师做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对他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