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建成的“四馆两中心”让群众文化生活再上台阶 |
新兴县康养服务中心,老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练习 |
中央厨房配餐,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改造后的梳地湖公园成了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 |
文/图 杨再睿 何勇 陈莉楣 12月17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云浮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举行,提出“三大抓手”一体发力着力破解长中短期发展问题,走好赶考路、迈向新征程。会后,新兴县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云浮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贡献新兴力量。 今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兴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直面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建设等民生短板问题,翻开“为民办实事”的清单,当地聚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通过办好百姓家门口一件件实事,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 在新兴县城,老旧城区更新活化,城市风貌进一步提升;开展学校“中央厨房”配餐模式,保证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设计病床1200张,年收治住院达4万人次,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站在融湾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云浮新兴县在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问题上持续发力,为当地的群众幸福加码。 绣花功夫 城市升级焕发新活力 今年以来,云浮市新兴县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坚持“为民创建”和“创建惠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掀起全县创“全国文明城市”热潮。 拥有百年厚重历史沉淀的梳地湖公园,由于时代变迁等原因,出现服务设施老旧破损、活动场地缺失、整体景观杂乱等问题。此外,梳地湖畔周边共有居民100多户,生活污水一直往湖里排,湖畔还有几间大排档,污水处理设施也相当简陋,日积月累,此湖变成了“臭水湖”。 新兴县在今年年初启动梳地湖公园整体景观改造工程,拆迁了大排档,全面改进排水系统,升级改造了回廊、凉亭、喷泉等设施, 实现了“臭水湖”到网红打卡点的华丽蜕变。 污水管网是一座城市的“静脉血管”,污水处理厂则是城市水资源的“清洁工厂”。今年6月初,新兴县对县城区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进行了维护、改造,更换井圈井盖,改造污水管网,修建化粪池挡土墙,并对沉降路面进行了恢复。 该县同时通过维修和改造,基本解决了县城惠能中路、环城中学等道路下水道堵塞的现象,排除了路面不平的安全隐患,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为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这一痛点,新兴县计划制定配套智慧停车方案,探索全县停车智能化系统建设,将对筠州路、文锦路、沿江北路、新洲大道、黄岗大道等多个路段实施智慧化联动远程管理,统筹停车位资源,为停车管理和交通建设提供新思路。 同时,利用城区闲置空地,该县先后在沿江中路、沿江南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等路段实施圩镇改造,完成新洲大道、黄岗大道等主干道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新建临时停车场7个,新增停车位1.2万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压力。 为切实增强城市总体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稳步实施全县17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抓好老旧城区更新活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全县8个志愿者服务驿站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兴县随处可见志愿红;有序推进“管线下地和街道立面改造”工作,规划设计城市精神文明宣传街景,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 为充分发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优势,该县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补足发展中的短板和不平衡,带动县域圩镇与乡村共同发展。新兴县提出4个领域建设任务:一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二是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三是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四是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匠心打造 群众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 11月30日,新兴新州湿地公园项目完成招标,项目建设进入了倒计时。规划显示,该项目将利用现有河流,重构岸线,营造湖泊水体形成湿地环境,融入城市公园功能需求,建设集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精神文明于一体的都市生态湿地公园。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兴县围绕城市江湖园田等核心景观节点,着力打造“一河纵横,两湖相拥,三园互动”景观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域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城市东片区,以新唐风建筑群为主题特色“四馆两中心”,将成为周边市民首选的休闲好去处。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规划占地总面积1200亩,分别由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成,预计于2022年元旦前投入使用。 拥有百年厚重历史沉淀的梳地湖公园,是承载新兴这座城市关于市井生活独特记忆的场所。新兴在今年初启动梳地湖公园整体景观改造工程,对周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提升,对人工湖清淤,增加文化长廊、亲水栈道等园林建筑,完善配套绿化。 与此同时,新兴县还对该县中山公园进行升级改造。经过改造后,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完善了功能分区、升级了基础设施、重塑了景观风貌、凸显了公园特色,其中绿化种植面积约5796.65平方米,新增生态非机动车停车位面积约90平方米、邻里长廊约154.28平方米、儿童游乐园约912.28平方米。此外,新建了榕树广场、回廊、八景浮雕等,升级改造了飞机展览馆、厕所等设施,还配套完善公园照明、广播及监控,进一步满足周边群众户外休憩、健身、文化娱乐等需求。 位于惠能广场纪念堂东侧的新兴县明心公园,项目总投资超2500万元,规划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5.4平方米,主要建设入口广场、环湖步径、登山步道、亭台水景、园区绿化等。 此外,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新兴以创建镇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窗口、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为方向,将新城镇城西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周边中山公园、县博物馆、县图书馆、县城社区长者爱心食堂等单位机构串联,内设党群连心室、红色公益影厅、融湾发展创智中心等众多功能室场,打造云浮市首个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起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合体。 厚植民生 城区医养探索显成效 12月10日,新兴县人民医院新院项目现场施工热火朝天,据悉,该院以三甲标准设计,每年门急诊可承担120万人次左右,可收治住院40000人左右。当下,该院正全力加快建设进程,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舒适、更优质、更高端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该县开启当地医疗救治水平提升的探索之路,除了正在加快建设的人民医院新院外,该县还计划新建扩建推进县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簕竹镇卫生院等公立医院,加强与大湾区医疗资源合作共建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名医工作室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在区域医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该县紧贴民生需求,利用“1234”工作方法,大力推动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运作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12月12日,在新兴县康养服务中心(原新兴县区域性敬老院),从稔村镇敬老院转移安置来的特困供养人员梁先生受访时表示,他今年66岁,丧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入住中心后有专业医护团队照护,该处环境优美,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作为该县首家医养结合康养服务中心,该中心可为300名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照护,标志着“当你老了,不用愁了”的梦想成为现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晚年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为了高位推进当地养老服务体系,该县出台印发《新兴县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作为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规划和指引性文件,成立由县长担任总召集人的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28个县直单位“一把手”全部纳入作为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将居家养老工作纳入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中,作为县级重点项目整体推进。 目前,该县正在探索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齐发展,推动养老项目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充分发挥县财政、社会力量及慈善基金三方力量,整合资源顺利筹资,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最大化,达到连片辐射效应。 践行初心 教育高质量发展添引擎动力 12月13日,在新兴县新城镇昌桥小学,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有序排队洗手后,到指定地点开始吃午餐。“今天的菜单餐荤素搭配,挺合孩子口味,饭量大的孩子还可加备餐呢。”该校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道。 学生的午餐保障和中午接送,曾是困扰不少工薪家庭的麻烦事。为解决学生特别是双职工、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接送问题,新兴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暖心工程”,率先在新城镇昌桥小学、陇塘小学等试点开展学校中央厨房配餐服务,随后在县城没有食堂的学校推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新兴县将解决学生特别是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就餐和接送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惠民工程”,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率先在新城镇昌桥小学、南外小学、陇塘小学等试点开展学校“中央厨房”配餐服务,让学生吃上安全餐、放心餐。 学校“中央厨房”配餐对食品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饭菜品种、装配运送等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采用严实密封、卫生安全的保温配餐箱等进行配送。配餐管理模式以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为前提,需要学校午休托管服务的学生自主报名。午餐配置为三菜一主食,价格约8元/餐。 用为民办学的初心,践行着教育服务的宗旨。为推进教育“融湾”发展进程,该县还致力于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力地推动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今年10月29日,新兴举行翔顺敏行小学奠基仪式。该小学位于县城北区,是一所标准化完全小学,项目规划占地约92亩,项目总投资1.9亿元,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提供学位2700个。该校预计2022年12月竣工并交付招生办学使用,届时将有效缓解城北片区小学学位供需矛盾,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数据显示,该县上半年顺利完成了惠能小学二期工程、北英实验学校(民办)建设项目,增加学位3500个;同时,启动新兴一中新建综合楼及校园改造工程、凤凰小学扩建二期工程、城北学校建设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着力增加学位供给,解决县城学位供需矛盾;持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原规划28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在建的建设项目,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今年以来,新兴县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推进城区教育扩容工程。 在教育扩容提质的同时,新兴县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升级。该县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抓好“三名工程”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专技岗位等级聘任等举措,不断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教育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