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把越秀山放在头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1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陈锡忠

  □陈锡忠

  

  1982年,上级决定出一套《中国风物志》丛书,每个省都要出一本有分量的分册。于是任务落到我们花城出版社文化编辑室身上。当初设想以简洁生动的文字,系统地介绍广东的地理、历史、名胜、名人,等等,编成近百年来第一部广东风物的古今总览。室主任曾定夷亲任该书责任编辑,请徐续先生撰写名胜古迹部分。该部分共收入广东130多个名胜古迹,图文并茂。

  排好版式后,有几位其他编辑室的同事看到名胜古迹部分的头条是越秀山。出于关心这部重点书就议论起来,有人说这130多个名胜古迹的排列顺序应考虑政治意义,比方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这些应放头条;也有人提出,应以笔画多少为序。但更多人认为应把最有影响力的名胜放在头条。那谁又是影响力最大的名胜?有人说是南越王墓,有人说是孙中山故居……议论异常热烈。

  我对越秀山情有独钟,我发表意见说:我认为编者把越秀山放在头条是对的,一是越秀山历史悠久。广州历史三千年,周朝的楚国把此地称为郡亭,在越秀山麓,林木掩映下的石牌坊上有“古之楚庭”四个隶书体文字。楚庭就是广州最古老之名了。到秦始皇时,广东称南海郡,直到三国时代才叫广州。越秀山见证了这一切沧海桑田。二是作为公园,越秀山面积达87万平方米,为广州之最。不但林木苍翠,风景秀美,园内还有古城墙遗迹、中山纪念碑等众多历史名胜。三是从元代开始,多次评选羊城八景,越秀山均榜上有名,有哪个景点有此殊荣呢。四是越秀山是获得古今诗人捧得最多之名胜,如宋之问、崔子向、陈恭尹、丘逢甲等,都留下不朽诗篇。杨万里的名句“越王歌舞春风处,今日春风独自来”,文天祥的“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均是咏越秀山的越王台的。

  听了这番评议,众人都表示认同:越秀山放头条当之无愧。《广东风物志》历时两年多认真编撰,1985年10月出第一版,并荣获粤版优秀图书奖一等奖,因很快售罄,1987年7月又重印一次。

  我知道广东不少出版人都力捧越秀山的,比如著名作家、出版家岑桑有次与我们聊起广州的名胜,他对越秀山格外情深义重。他说如果搞个群众性的投票活动,让大家选一个建筑物作为广州标记,五层楼、五羊塑像肯定票数不低。试问没到过大雁塔,能算到过西安吗?没到过灵隐寺,能算到过杭州吗?没到过镇海楼也不能算到过广州。为此岑桑饱含激情,流泻而出,写下《越秀层楼》,赞美五层楼“是朝气、活力、芳菲与阳光的组合;是新时代的几何图形与尚未朦胧的历史梦境的叠印。在这里,人工美与大自然魅力几乎不露痕迹地融于一体了。”

  我曾任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几年,一些外地来的作家办完公事后我们带他们到景点转一转。有次,著名女作家、《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来我社,当时我社在大沙头。午餐时间便带她到“掩红露绿垂柳枝、东湖春晓漾遐思”的东湖公园转转。她随口问道:“广州最大最美的公园是哪一个?”我们不约而同答道:“是越秀山公园,它不但湖光山色,而且是发思古之幽情之地呀。可惜您已买了机票,只能下次了。”

  谌容的问话提示了我,以后有外地作家来,只要可能,都带他们去越秀山游玩。有次陪几位上海来的作家到越秀山,当走到木壳岗时,他们看到高达十余米的五羊石雕像时格外兴奋,我介绍:光是主羊头部的一块石材就两吨重,那两米长的羊角,也一千多斤呢。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的五只石羊令他们留恋不舍,纷纷拍照。其中一位长相秀丽的女诗人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啊!我们沿着当年仙羊的足迹,寻回历史抖落的珍珠,献给热爱南粤大地的人……”

  又有一次,带几位湖北作家参观五层楼,他们俯瞰羊城,近瞻远眺,白云珠水如絮如带,大家喜形于色。一位老作家感慨地说:岳阳楼因有范仲淹、黄鹤楼因有崔颢而闻名中外,镇海楼有何诗人捧呀?我们说:历代有不少诗人捧过镇海楼,如明朝区大任写的“一望河山感慨中,苍苍平楚入长空”,陈恭尹写的“清樽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等等。但似乎影响力最大还是眼前晚清重臣彭玉麟这副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他们纷纷点头称是。

  曾定夷不幸英年早逝,1988年社长任命我接文化编辑室主任,当我看到定夷遗下的编越秀山书稿时感慨万千。三年后,我调任副社长,凡是出版越秀山的书文均大力支持,因为在我心中,越秀山永远放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