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大山中的追梦人:为国植胶,初心不改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21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崔文灿

     陈峰(中)与马来西亚员工合影

     陈峰(右)现场指导工人施肥作业

  

  文/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图/受访者供图

  

  十多年前,为减少对天然橡胶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对外依存度,在沙巴州政府邀请下,广东农垦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倡议,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山辟路,砍芭种胶,开始了广东农垦的海外种胶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陈峰正是“梦之队”的一员。他以拓荒者的姿态,十年坚守在连绵大山中,践行着“为国植胶,初心不改”的铮铮誓言。

  

  像橡胶林一样扎根大山

  

  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目前近80%需要依赖进口。为了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和国防安全,实现天然橡胶生产自给自足意义重大。尽管当前合成橡胶应用广泛,但在诸如飞机、坦克等大国重器的零部件制作上,天然橡胶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我国海南地区虽然也种植有橡胶,但由于纬度偏高,单株产胶量无法和东南亚地区的橡胶相媲美。

  2012年,陈峰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热作方向)毕业,恰逢广东农垦招募从事海外植胶的管理人员。他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便报名申请前去。或许是因为此前两年部队服役经验让他有超于同龄人的家国情怀,或许因为出身农村,不惧吃苦,又或许他愿将毕生精力投入所学,经过层层选拔后,他告别相恋三年、感情笃定的同窗恋人,远涉重洋,辗转近三千公里,来到了马来西亚沙巴州广垦橡胶(婆联)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橡胶生产基地第四管理区区长助理。

  尽管出行前已作好思想准备,但当地的艰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所在地方名叫“根地咬”,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亚庇200公里外,近乎与世隔绝,上万公顷马来西亚原始森林覆被于莽莽群山上,湿热的气候为橡胶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这里临近赤道,白天气温有时高达40℃,晚上却经常要盖着棉被。2012年,根地咬还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邮。陈峰回忆道:“那里没有水,我们只能靠雨水生活,遇到长期不下雨的时节,就得抽取河水使用;没有电,就只能点蜡烛,所以晚上天一黑,基本只能选择睡觉;放眼过去,除了山林没有别的,用‘开门见山’来形容这里是最好不过了。”

  茫茫大山里,交通异常不便,吃饭只求填饱肚子。一道菜吃两三顿不出奇。他说,自己平时吃最多的就是煎鱼,因为煎几条鱼第二天还可以接着吃。在管理区,白天没有电,夜晚只发两三小时的电。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更没有网络,陪伴的永远只有孤寂和虫鸟声……

  更让陈峰难熬的是忍受思念之苦,出来工作十年中,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妻子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对家的思念、愧疚时刻拷打着我的内心。”

  但心中怀揣的为国植胶梦,让他在这样的环境中,硬是和橡胶林一样,深深扎下根来。他说,自己的工作节奏已超越“996”,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地劳动着。“只要能下地,我们都是埋身在橡胶地里。同事们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我却坚持了下来。”

  

  十年光阴,书写平凡的伟大

  

  由于婆联公司基地地处原始森林包围之中,公司胶园时常有野鹿、野猪光顾,它们咬食树皮,让公司损失惨重。陈峰和同事们积极探索各种防兽害的方法,如在树干涂硫磺粉、树上绑木棍、养狗打猎、树干围肥料袋、整个胶园区域圈围带刺铁丝网等。最终他们发现,用铁丝网圈围树干最有效。陈峰利用回国休假时间,实地考察了多家铁丝网厂家,最终将价钱较低、较耐用的绿色铁丝网引入沙巴州,有效解决了公司多年受兽害侵扰的难题,避免了公司更大损失。

  在马来西亚,陈峰担任着管理者的角色,他的手下,既有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当地土著,也有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劳工。多语言、多民族的环境,让陈峰在工作之余,除了学习英语和马来语,还掌握了当地语言。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工作初期,陈峰要花大量的精力在调动当地劳工工作积极性上。刚开始,工人们对这个年轻小伙做管理者还颇不服气,渐渐地,也被这位以身作则、勤劳能干的中国人所感染。在他和团队的耕耘下,目前,马来西亚广垦橡胶(婆联)有限公司的累计干胶产量为14550吨,有些橡胶树的单株产量达到了10公斤,是国内的三倍多。这片胶林因优质、高产还被马来西亚政府评为A+级——这是橡胶林的最高等级。

  今年是陈峰在海外工作的第十个年头。继驻扎马来西亚七年后,2019年,他又被调往柬埔寨。这十年间,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却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书写着平凡的伟大。

  回顾海外近十年的生活,陈峰这样说:“出国时,我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得怎样的报酬,我想着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改变什么。我从事这个工作没有太多想法,就是好好把这份工作干好。这么多年来,我的想法始终没变过。”  

  

  专业速递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

  

  2021年,教育部全面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更名为“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这意味着,现代农业呼唤不仅懂生产,还通晓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负责人刘文介绍,专业目录调整后,学院将课程也作了调整,增加部分管理营销类课程。插花艺术、压花艺术等以农业为背景的艺术课程都加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农学之美。学校紧紧围绕广东农垦四大类热作生产项目来建设课程,同时课程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做到校园中有农场,农场中有课程。

  “我们总结了我们师生的特质:脚下有根,腿上有泥,背后有汗,手上有功,肩上有责,心中有梦!”热作科技创新基地负责人张祥会自豪地说。当前,很多人对于农学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上,其实当前高校培养的农学人才更多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大施拳脚,充当管理型人才。当面对万亩土地,如何制订生产方案、如何购买物资,都考验着农学人的智慧。正因现代农业对土地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其收入自然也和传统农民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看到很多职业农民,他们做一个80亩的现代化的农业基地,一年的收入大概都有六七十万元!”张祥会说。

  

  知多D

  

  【代表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课程】果蔬栽培技术、农业微生物、植物保护、作物遗传与育种、热带作物栽培、农业生态学、植物组织培养、农场经营与管理、农业职业经理人、天然橡胶生产技术、设施农业、茶艺、压花艺术、花卉栽培、插花艺术

  【就业方向】农业技术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技术推广、植物保护技术员、园艺技术员、茶艺师、花艺师

  【薪酬待遇】毕业生月薪5500-6000元起步,工作两年后年薪十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