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有关郭嵩焘的争议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23日        版次:A08    栏目:如是我闻    作者:李雪涛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近来读一篇文章,涉及清末出任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1818-1891)所撰写的仅有两万字的《使西纪程》—— 郭嵩焘从上海到伦敦的五十天日记,他自己整理后寄呈给总理衙门,于1876年刻板印行。

  谁承想这样一本小册子竟然引发了诸多事端。主张禁毁这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翰林编修何金寿于1877年6月16日在给皇上的奏折中写道:窃臣近见兵部侍郎郭嵩焘所撰《使西纪程》一书,侈言俄、英诸国富强,礼义信让,文字之美;又谓该国足称二霸,高掌远跪,鹰扬虎噬,犹复持重而后发,不似中国虚骄自张。一再称扬,种种取媚,丧心失礼,已堪骇异。其中尤谬者,至谓西洋立国两千年,政教修明,与辽、金崛起情形绝异,逼处凭陵,智力兼胜,并不得以和论等语。……至祈天永命之语,更属狂悖。……诛其立言之隐,我大清无此臣子也。……相应请旨,立将其《使西纪程》一书严行毁禁,庶于世道人心尚堪补救……

  何金寿认为,郭嵩焘在书中一再侈言俄、英富强,显然是为了取媚洋人。洋人怎么可能有两千年的文明史,并且政教修明?显然是居心叵测。有些话即便说得有道理,但也不宜公开,内部说说就罢了。何金寿的这份奏折上纲上线,显然是要置郭嵩焘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