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鹏 |
羊城晚报:醒狮一直在发展中传承。在电影里,如何表现醒狮的当下和历史?您如何看待一些批评声音? 孙海鹏:电影里的醒狮比赛桥段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早期我们研究过怎样去表现高桩醒狮,也看了不少比赛。但如果忠实还原,电影的观赏性会比较弱。最后我们把比赛做得复杂一些,加入类似于黄飞鸿电影的打斗场面,去调动观众的情绪,把最经典的高桩醒狮放到最后,构成影片的高潮。 网上有一些不理性或者偏激看法,肯定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压根也不认可。那是强加的,我们完全没有那个意思。对于专业性的看法,我们非常重视,一直在搜集。前期也阅读了不少传承和研究的书,不少专家都提了意见。但客观上很难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间里把所有东西都讲清楚。有些醒狮的传统,我们在影片里表现得不充分,但也保留了一些元素,希望能给观众留下印象,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了解更多。 羊城晚报:《雄狮少年》上映后,最大的成就感和遗憾是什么? 孙海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遗憾,一开始我们都对影片的票房很有期待,但现在可能还没能达到。最让我开心的是,越来越多人关注醒狮,关注传统文化。电影上映后,我发现现实和网络上关注醒狮的声音多了,拍摄上传和播放醒狮生活的视频多了,谈论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声音也多了。这是最有成就感的,超过对票房的担忧,也超过一些“莫须有”罪名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