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用剪纸留下双奥记忆

剪纸大师高佃亮和他的奥运情缘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18日        版次:A10    栏目:多彩冬奥    作者:郝浩宇、柴智、付怡、王莉

     高佃亮制作的剪纸 受访者供图

  

  高大的个头,洪亮的嗓音,一双历经岁月的大手苍劲有力。操着一口张家口蔚县口音的高佃亮,似乎和蔚县大部分中年男人没什么两样:热情、好客、充满能量。56岁的他是蔚县剪纸的领军人物,是蔚县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河北省首届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高佃亮和奥运结缘颇深。2008年,高佃亮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主要工作就是为国内外记者们展示蔚县剪纸;在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高佃亮的剪纸作品已成为助力申办冬奥、展现中国文化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进高佃亮位于张家口蔚县的工作室,和他聊了聊他与奥运的那些故事。

  

  在北京和奥运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中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蔚县剪纸极具地方特色,深含文化底蕴。它构图生动优美,造型朴实大方,色彩艳丽丰富,结构玲珑剔透。早在2006年,蔚县剪纸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进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它,是展现张家口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出生于1966年的高佃亮在6岁时就开始随母亲学习蔚县剪纸。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蔚县人,从小从事制作、售卖剪纸的高佃亮走遍了蔚县的每一个角落。在上世纪80年代,高佃亮的剪纸就已在蔚县小有名气,一张小剪纸一分钱,大的五分钱,高佃亮一天能卖出200元。“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万元户’了,在那个时候可了不得!”高佃亮笑着说。

  “万元户”高佃亮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希望他的剪纸能走得更远,于是他来到了北京。正是在这里,高佃亮的剪纸走向了世界,他本人也和奥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高佃亮的剪纸,在北京同样大受欢迎,20世纪90年代,高佃亮的剪纸作品《八字图》就被作为外交部礼宾司赠送外宾的国礼。

  2001年,高佃亮为庆祝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创作了巨幅剪纸作品《奥运颂》。在中国地图上,剪出56个民族围绕首都北京,载歌载舞热盼申奥成功的壮阔场景,如今这幅作品已被国家体育博物馆永久性收藏。高佃亮还为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剪过画像,“萨马兰奇的那幅(剪纸),现在就挂在他儿子小萨马兰奇的办公室里”。高佃亮略带骄傲地说。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给高佃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为全世界的记者介绍蔚县剪纸文化。他回忆道:“奥运是中国的盛事,我想为奥运贡献点自己的力量。北京那时候的变化,真的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我当时就想,如果这样的盛会能来到我的家乡张家口就好了。”

  

  全程助力“在家”举办的奥运

  

  或许连高佃亮自己都没有想到,在14年后,奥运不仅再次回到了中国,再次回到了北京,也让他的家乡张家口实现了成为奥运之城的梦想。这一次,高佃亮从申办开始就全程参与奥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件“在家里办的事”。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高佃亮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为国家做点事,我真的太自豪了。”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宣布,北京和张家口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在巴赫念出“北京”的那一刹那,在申奥现场的高佃亮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时高佃亮作为中国剪纸界的唯一代表,带着他的九幅作品应邀参与了那次申办冬奥之旅。

  早在2013年,高佃亮就受张家口市政府的邀请,为申冬奥创作了9幅冬奥运动项目剪纸作品,助力申奥。高佃亮说:“这9幅剪纸就插在介绍张家口资料的小册子里,一页一张。一方面,组委会能够感受到张家口申奥的热情,而且也会吸引他们从头到尾、更认真地去翻阅材料。”

  2021年11月至12月,北京冬奥会国际测试赛在张家口赛区举办,每名获奖的运动员都会领到高佃亮创作的剪纸作品。据高佃亮介绍,他为了让这些参赛运动员拿到的剪纸不褪色,使用的染料可说是下了重本,“自己家办的喜事,还去谈什么亏与赚?如果他们今后看到这幅剪纸,就会想到自己曾经在张家口参加过这个比赛。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高佃亮说。

  在高佃亮的工作室里,和冬奥相关的剪纸作品随处可见。剪纸,这项传统的中国艺术正在高佃亮手下发扬光大,借着奥运的东风向全世界传播着属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郝浩宇 柴智 付怡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