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紧抓时代热点 开拓传播机遇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28日        版次:A03    栏目:专家热议    作者:马思泳、赵鑫娆、陈宝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侯迎忠

    广州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春雷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

  

  文/羊城晚报记者 马思泳  实习生 赵鑫娆 陈宝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侯迎忠:

  抓住新热点 体现新潮流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地区与港澳地区在文化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港澳地区的文化与广东文化本身就是文化同根的一个范畴。“老广贺春”是一种探索式的传播尝试,抓住了岭南文化这一重要元素,抓住了时代热点和国家战略。

  从媒体融合角度看,“老广贺春”策划报道的角度十分创新。以往,纸媒的新闻报道多数在报纸上呈现,现在通过客户端、云平台展示,实现多媒体融合,是真正体现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潮流。媒体融合的传播手段迎合了年轻受众的信息接触方式,对海外华人后代能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老广贺春”利用重大节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唤起国人和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于“老广贺春”未来发展之路,我建议,首先,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在广东做国际传播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与港澳地区加深交流,利用活动、会议以及各种推广项目实现粤港澳地区联动。当前,广东已致力于打造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基于此背景,“老广贺春”需要利用好各种节庆活动,特别是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打造能吸引国际眼球的品牌活动。在信息传播渠道迭代更新的背景下,年轻群体成为国际传播中的重要角色,“老广贺春”在深入挖掘和传承岭南文化的同时,需要借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进一步扩大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

  

  广州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春雷:

  场景化情景化方式 有利传播岭南文化

  

  “老广贺春”的创新在于运用了场景化和情景化的方式传播岭南文化。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老广贺春”依托“云上岭南”文化博览会国际传播融平台,打造了文化传播的场景化和情景化,将广府文化习俗放置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这一个场景和情景讲述岭南文化故事、讲述中国故事,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老广贺春”生逢其时,成为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强有力的场景化和情景化文化传播路径值得大力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着一定原则。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世界各地抱着好奇的目光观察粤港澳大湾区,希望能从中探寻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跨越是否存在文化内驱力,以文化触动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老广贺春”的策划报道讲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故事,一方面呈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传播岭南文化的特征和特质;另一方面呈现了岭南文化的世界性,实现区域文化的传播突破。进一步深挖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播特征,将有助于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播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一体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

  传播策划巧妙 填补业内空白

  

  “老广贺春”是对外传播的成功实践,把中华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了五湖四海。海外华人华侨在整个国际传播格局当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华人华侨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使者,帮助中华优秀文化继续传承,同时他们生活在五湖四海,与所在国形成了比较密切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华人华侨群体是媒介,将中华文化进行二次传递,传递到他们所在国。

  “老广贺春”形成了海外华人华侨群体和国际友人与中国文化的良性互动,通过广东文化这样一个独特的纽带,让许多海外华人华侨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氛和年味。同时,“老广贺春”依托云平台进行岭南文化传播,消除了空间的距离感,让全球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都能够同时聚在一起,一起感受“中国年”的喜庆和快乐。

  “老广贺春”对于广东省强化国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大部分对外传播的路径以普通话为主,以广东话为主的对外传播相对比较稀缺。“老广贺春”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面填补了本土话语对外传播的空白,进一步向海外展示广东文化精粹。

  对于“老广贺春”的未来发展路径,我认为,“老广贺春”的系列报道可以朝主题细分的方向发展。广东文化内涵丰富,每一个细分的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主题,例如:佛山舞龙舞狮、潮汕的工夫茶,都是生动的广东文化代表。贴近生活主题的新闻能在海外华人华侨的耳边响起乡音,具体的文化场景能够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此外,建议加强传播互动。传播过程不仅只有主体,我们还要了解客体,了解传播对象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可以对“老广贺春”传播效果以及提升空间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