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生态环境优越 资料图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丹宣 图/受访者提供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记者当天从韶关丹霞山管委会获悉,丹霞呵叻蛛、丹霞铁马鞭、丹霞铁角蕨、东方卷柏4个新物种近期先后正式发表,再次刷新丹霞山物种记录。据了解,目前丹霞山已知高等植物约2260种,其中有15个植物新种是在丹霞山发现和命名的,它们大都是丹霞地貌特有种,多为数量稀少的极小族群。相关专家表示,丹霞山新物种的不断发现,彰显了我国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所在。 丹霞呵叻蛛 丹霞呵叻蛛由湖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在丹霞山砂岩壁凹陷处发现,这种大长腿蜘蛛不仅是新物种,而且目前还确认是亚洲特有种。据介绍,丹霞呵叻蛛属于幽灵蛛科呵叻蛛属新种,目前该属种全世界共报告了48种,大多数是在喀斯特地区的洞穴入口处采集的,这些物种更喜欢石灰岩洞或其他与石头相关的环境(包括岩溶或非岩溶)。据韶关学院蜘蛛专家贺爱兰博士介绍,蜘蛛潜在的生态价值、医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巨大,预估丹霞山约有蜘蛛100种以上,也是非常罕见的蜘蛛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区域。 丹霞铁马鞭 中山大学凡强博士介绍了丹霞铁马鞭和东方卷柏的发现过程,其中丹霞铁马鞭生长在海拔270米至310米的山顶灌木丛中,每年6到10月份盛开淡紫色小花,目前全球仅在广东丹霞山有小范围分布。丹霞铁马鞭非常耐旱,植株的地面部分在旱季是通过落叶休眠渡过早期而生存,推断该物种应适合作为边坡保护或水土保持植物,具有潜在的繁育生态应用价值。 东方卷柏 中山大学团队还在丹霞山崖壁上发现了东方卷柏,该物种常被称为复苏物种,在早季时常出现局部枯萎或假死现象,为卷柏和垫状卷柏的近缘种。据调查和文献查阅,目前该种只生长在华南和华东的丹霞地貌区,故著名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在早期的标本上将其命名为东方卷柏。后来,因与卷柏(也称还魂草)缠绕生长在一起,两者很像,被鉴定为后者。本次发现,是继丹霞梧桐、霞客麟毛蕨之后确定只分布在丹霞地貌区的又一个地貌特征指示种。 丹霞铁角蕨 丹霞铁角蕨的发现团队来自华南植物园,是由丹霞山科普志愿者、植物达人郭剑强在野外发现并向华南植物园和中山大学提供了线索,经合作团队合作研究最终确认发表。丹霞铁角蕨生长在海拔100-300米常绿阔叶林间的丹霞岩洞。专家团队认为该物种目前只在丹霞山特殊生境中发现,且现保存的数量稀少。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评价标准D(2012年),暂时将该物种评估为极危种(CR)。这已是继霞客麟毛蕨后在丹霞山发现和命名的第2个蕨类新种,也是由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参与发表的第4个植物新种。 近年来发现20余个新物种 据了解,丹霞山属南岭山脉南坡, 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在292平方公里的丹霞盆地里,峰林丛立沟谷密布,拥有多样化的生境类型和生态系统,区域内“孤岛效应”“热岛效应”明显,在漫长的适应性演化过程中,发育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区系,成为全球最令人瞩目的生境栖息保护地之一。 近年来丹霞山已发现20余个动物、植物和菌物新种,且大部分新物种仅在丹霞山或丹霞地貌区生存,丹霞呵叻蛛、丹霞铁角蕨、丹霞铁马鞭、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柿、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丹霞刚竹、小麻竹、霞客麟毛蕨、丹霞瘦脐菇、丹霞山天葵等一系列新物种的发现,极大地提升了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地位和珍贵价值,为丹霞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评估增加了珍贵的生态价值。 目前,丹霞山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深入有序开展地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科学价值调查和论证,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据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团队在丹霞山开展科研、监测、实践实习,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不断赋能丹霞山科学名山建设,使之成为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