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绿色通道、一呼百应、科技抗疫……

花都分级分类管控区 他们提供24小时服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23日        版次:A09    栏目:美好家园共同守护    作者:周聪、花宣、徐雪勤、方阳亲

     花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花宣 徐雪勤 方阳亲

  

  3月16日,花都在省外来穗人员排查中发现一例阳性病例,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花都涉疫区域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划分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在分类管控期间,花都不仅开通了绿色就医通道,还通过科技手段,只需10秒,居民就能完成健康状态登记。

  

  “绿色通道”

  3个医疗服务保障点,24小时在岗

  

  为了保障管控区域人员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障组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各设定了一个医疗服务保障点,安排医护人员驻守,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咨询电话,24小时坚守在岗,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出诊。

  “医生,我本来今天要做透析,现在脚有点肿,有点气促……”

  管控区内的驻点医生一接到电话,立即上门为这位患者诊治,量血压、测血糖、问病史。经驻点医生评估,这位患者需要住院透析,于是立即联系120救护车转运到了涉疫定点医院区应急病房进行进一步诊治,并与区人民医院做了详细的病情交接。经过及时诊治和专业治疗,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像这样需要血透的病人,三区内一共有6名,驻点医生第一时间掌握名册,详细了解每一位病人的血透方案、过往病史以及需要注意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并与花都区人民医院做好对接,一律安排专用车辆接送到区人民医院应急病房,开通绿色通道,“点对点”闭环接送。

  除了血透的病人外,本次三区中共有5名孕妇。花都区卫健局也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发出《致全区孕妈妈的一封信》,公布咨询电话等,及时解答相关人群的疑虑。

  与此同时,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科逐一电话联系后,组建了微信群,并邀请了区妇幼保健院专家、居委会工作人员进群,及时解决孕妈妈们的问题。

  

  “一呼百应”

  五百余街道干部,千余工作人员投入  

  

  自17日起,花都区花城街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在辖区范围内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

  梅花社区组建“单车小分队”,在住宅小区和商铺巡逻,循环播放防疫要求,提醒居民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石岗村集结100余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提高效率,确保核酸检测点工作秩序井然。罗仙村各经济社摆起了一桌桌“八仙桌”,在保持人员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登记核酸检测村民名册;兰花社区和物管公司打好配合战,分时段按检测人流量及时通知居民下楼检测,节省居民排队等候时间;杨一村提前预判,要求各经济社统计行动不便的人员数字,快速为53名村民提供上门检测服务。

  “自街道通知全员待命,发布工作任务后,同事们是秒回的,让人感动不已。关于抗疫,我们一呼百应、团结一心。”花城街公服办有关负责人激动说道。

  根据此前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核酸检测工作复盘经验,本次核酸检测工作开展得更迅速、更精准,第一时间设立了21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安排了183台采样台。同时迅速动员,抽调街道干部588人、村(社区)工作人员1095人参与相关工作。各核酸检测点人员集思广益,在安全防护、人性化服务、扫码检测、志愿者招募及分工换岗等多方面“下苦功”,确保辖区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科技抗疫”

  电子数据化处理10秒破解人员进出滞留

  

  从3月17日0时起,新华街按照花都区疫情防控办的要求,对五华直街、五华村三社等周边区域实行严格的封控管理。由于上下班(学)时间人员比较集中,手写登记方式耗力费时,导致居民出入高峰期人员大量滞留在出入口,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此,新华街立即采取措施,研究进出人员信息登记电子数据化处理。

  记者在新华街疫情防范区第8个出入口看到设置了醒目的“红棉平安”标识二维码,由志愿者引导居民群众有序扫码,首次只需10秒就完成健康状态登记,第二次实现实时通行,连10秒都省了。借助“科技支撑”推进疫情防控,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得到了群众的赞扬。

  “疫情防范区都采用了‘红棉平安’二维码智能系统,进出人员只要‘扫一扫’就可进行登记,大大减轻了我们工作的压力,让我们有更多的人手投入到其他的服务工作中去。”新华街薪火党群服务队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据悉,新华街于3月18日使用“红棉平安”智能系统后,数据显示,仅当天上午10:40到下午6:40就有4000多人通过实名登记,产生出入登记记录高达9000多条,平均每小时可完成实名登记500多人、1000多条进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