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通讯员 陈敏杰 4月11日,佛山市公安局向社会通报,今年以来,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情况,佛山公安通过打击治理、精准劝阻、宣传防范等措施,筑牢反诈“防火墙”,守好群众“钱袋子”。第一季度预警劝阻51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虚假网贷受骗者多为男性 根据佛山公安公布的第一季度电信网络诈骗情况来看,从诈骗手段分析,占据较大比例的为刷单返利诈骗和冒充客服诈骗,分别占23%。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网络购物诈骗类型,共占38%。 根据受骗人群分析,男性容易上当的类型是虚假网络贷款诈骗,该类诈骗中男性受害者占73.53%;虚假游戏装备交易诈骗,男性受害者占69.53%。女性容易上当的类型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该类诈骗中女性受害者占92.34%;虚假网络交友投资诈骗(杀猪盘),女性受害者占80.52%;刷单返利诈骗,女性受害者占64.52%。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熟人诈骗,男女受害者比例相当。 对“境外来电”提高警惕 3月24日下午,李女士正在公司上班,突然接到一个“00”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市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孙警官”,声称警方查获一宗拐卖儿童案件,发现以李女士身份开办的一张银行卡参与此案,因此需要李女士协助调查。该名“孙警官”随即要求李女士添加微信和QQ,并随即向李女士发送了“警官证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法律文书,并要求李女士必须在一个私人空间内与其保持联系,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该信息,否则还要追究其泄密刑事责任。李女士在一连串的“证据”和警告下,信以为真,并按照“孙警官”的指引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关闭手机微信、信息功能,设置来电限制,下载相关软件等。 李女士正在向“孙警官”如实报告其拥有的银行卡、存折以及卡、折内的金额时,这一连串的异常举动引起其身边一名同事的怀疑,于是报警求助。民警赶到后,向李女士耐心讲解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李女士才恍然大悟,50多万元血汗钱差点就被骗走了,惊出一身冷汗。 佛山公安有关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大量购买个人信息后,在境外利用网络虚拟号码、伪造号码对国内的用户拨打诈骗电话,实施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代办贷款等类型的诈骗。此类号码特征明显,皆为带有“00”开头的国际冠字码(部分手机会将“00”翻译为“+”)。如果接到这样的境外来电要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若无固定的海外关系需要经常联系的,可联系运营商屏蔽境外号码。 出现以防疫为由的诈骗 近期,不法分子利用市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实施诈骗。 3月27日,南海区李小姐接到自称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称李小姐的身份信息被人在上海冒用进入医院登记看病,现有确诊病例,要求李小姐居家隔离,又称李小姐信息可能泄露,怕身份信息被不法人员冒用开信用卡之类,可以为其转接到公安局,帮助李小姐办理银行账户冻结服务。李小姐听信对方,接通了自称是公安局电话,并根据指引将账户内的钱转账到指定账号内。李小姐操作完后被要求继续转账,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5万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3月28日,顺德的何小姐报案称,其当天接到一个自称是“电商客服”的电话,对方说其快递包裹检测出新冠病毒,可申请理赔。何小姐答应后,按对方指示操作,下载了指定APP并完成注册,最终被骗9千多元。 “这些诈骗手段的本质还是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不法分子利用市民对疫情的关心,换了一套说辞去行骗。揭穿骗术最关键的还是不轻信不转账,向权威机构核实身份。”佛山市公安局反诈民警黄绍斐介绍。
-
即时新闻
佛山公安公布第一季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效
逾50万人次免于受骗
挽回损失超6000万元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2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张闻、陈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