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谈论网课焦虑,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7日        版次:A01    栏目:@街谈巷议    作者:林如敏

  □林如敏

  

  昨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通报,自4月18日起,全市高三年级(白云区除外)有序恢复线下教学,中小学其他学段暂缓恢复线下教学。

  首先要明确的是,暂缓恢复线下教学,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是为了早日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必要举措,也是出于对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的关爱。这是认识网课这一问题的“总纲”,是我们常说的提高政治站位的题中之意。

  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网课给家长带来了焦虑和不便,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在物资保障、民生服务等方面,广州着实给力,以至于家长对网课的焦虑似乎远大于对疫情的忧心。网课给家长带来的疲惫感不是一句“难得的亲子时光”所能消解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其理性远未成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需要督促、监管。学校教育之所以卓有成效,就在于把个体融入于集体之中,集体对个人达成了某种规训,从而保障了学习效果。网课脱离了课堂集体,不少家长在学习监管过程中声嘶力竭、心力交瘁,更何况还要在上班或者在家盯网课之间艰难抉择。

  然则佛系一点行不行?上班去,由着小孩自己在家学多少算多少?中国式家长,哪怕只是一星期的网课,都会生发出许多关于“孩子是不是落后了”的臆想,同时还伴随着对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内心的自责与愧疚等等。于是焦虑如浪如潮。

  那么怎么办?首先当然是希望疫情尽快向好,生活回复到原来的轨道;其次,广州许多社区、街道都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实在有必要,倾诉不失为一种减压方式;再或者也可以和其他家长多加交流,有时往往可以在“大家都一样”的戏谑与自嘲中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

  在大时代的浪潮里,网课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我们之所以专门谈论这个话题,是基于理解之同情,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达成与自己的和解、与孩子的和解。

  谈论本身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