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冬瓜贵过西瓜?

广州蔬菜供应背后的“新鲜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20日        版次:A10    栏目:粤讲粤有古    作者:曾潇、谭铮、李焕坤

     扫码听音频

  

  羊城晚报记者 曾潇 谭铮 李焕坤

  

  近期,为咗配合疫情防控,有啲街坊需要居家隔离,买餸食饭自然变成大问题。好在,广州嘅物资供应一直都有保障,足不出户都可以食到新鲜蔬菜。原来,广州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咗蔬菜自给率100%,呢个对于千万人口嘅现代化大城市好唔简单。本期《粤讲粤有古》,就来倾下广州蔬菜种植的发展历程。

  

  近期,为了配合疫情防控,有些街坊需要居家隔离,买菜吃饭自然成了大问题。幸运的是,广州的物资供应一直有保障,足不出户一样能吃到新鲜蔬菜。原来,广州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蔬菜自给率100%,这对于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并不简单。本期《粤讲粤有古》,就来聊聊广州蔬菜种植的发展历程。

  其实,别看广州气候宜人,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广州街坊想买到新鲜蔬菜并不容易。

  《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1期中,刊文《先行先试的广州蔬菜产销体制改革》,详细介绍了广州如何解决“买菜难”的问题。

  1973年,广州全市有230万人口,一般每天都需要140万斤到160万斤的新鲜蔬菜。但是,根据当时的记录,该年1月至9月,广州蔬菜上市量达到市场正常需要量的天数只有54天。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50多万斤的新鲜蔬菜上市。

  供应短缺推高了蔬菜价格。1980年秋冬之间,广州市蔬菜价格大涨,零售价排在了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当时一度出现“冬瓜比西瓜贵”的不正常现象。

  相关部门到基层调研之后,认为:“蔬菜购销的体制压抑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和蔬菜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品种、价格、质量等方面,农商之间矛盾突出,蔬菜公司亏损经营。对现有的购销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重点是进行价格开放。”

  另外,广州市水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给了广州市蔬菜购销体制改革很大的启示。广州率先开放部分水产品市场,对河鲜杂鱼实行自由购销,随行就市,议价成交。慢慢的,放开的水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广州市水产市场一片繁荣,解决了广州“吃鱼难”的问题。

  1984年6月2日,《羊城晚报》刊登广州市委决定,于7月1日开始在今荔湾区、黄埔区进行蔬菜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开放白菜、生菜、通菜、西洋菜、青瓜、茄瓜、土豆、萝卜等12个品种,不限价,自由议价成交。7月1日,一大早,有关部门的领导到鹤洞菜市场转了一圈 ,发现菜质好、价不高,“特别是通菜,已不带根和黄泥巴,看不到黄叶,每把2斤来重,扎得整整齐齐。”

  蔬菜购销体制的改革之后,广州蔬菜市场迎来生机。1986年2月25日,《羊城晚报》报道了改革的好成效。报道称,“广州蔬菜市场,数量足、质量好、品种多、价格平,居民群众连声赞好。”

  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广州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经济发展用地增加与菜地减少之间的矛盾。广州市农业农村局4月11日表示,广州设施农业发达,全市全年蔬菜供应量已连续多年保持100%的自给率。2021年,全市蔬菜总产量403.84万吨。目前,广州蔬菜在田面积约27万亩,蔬菜生产保持稳定态势,货源供应充足。

  在疫情防控期间,街坊也很关心蔬菜的价格。近日,广州各区都加强了对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监管,在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生鲜超市等区域定期采集价格,及时处置价格异动。同时,各区还组织执法人员对各类市场进行检查,从严从快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各类价格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