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场展览讲述岭南画学70年薪火相传

广州美术学院通过《岭南画学之路——教学文献展》回溯传承之路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23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朱绍杰

     《农场新兵》 王玉珏

     《大地初醒》 林丰俗

     《向海洋宣战》(局部) 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日前,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岭南画学之路——教学文献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创作、教育的传承为脉络,呈现岭南中国画发展之路。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据介绍,本次展览作为专门组织的文献展,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总结和成果回顾,它从“岭南画学”这一概念出发,侧重于中国画的语言和形式特性,力图围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长达70年的努力浓缩在典型的事迹和命题当中,通过各类文献、口述实录和相关例证的展开,分析和总结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今后中国画教学的深入和开放创造一次交流的机会。

  广州美术学院建院初期,尚未独立成系的中国画学科作为绘画系的主干部分,由于传承了以高剑父为代表的革新思想,很早就呈现出教学上岭南地域的独特面貌。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先进主张的引领下,师生们坚定地走现实主义文艺的道路,将精神上的民族性落实为传统语言与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将风格上的写实性体现在深入生活和反映时代的创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展览现场展出当时国画系师生创作的《向海洋宣战》《禾香万顷》等集体巨制。其中《向海洋宣战》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堪称新中国美术史经典的代表作品。该作高3米,阔6米,由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集体创作于1960年。

  当时,广州美术学院贯彻“下乡实践就是教育改革的开始”,经常组织师生下乡劳动,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创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1960年4月,关山月、黎雄才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三、四年级的师生前往湛江堵海工地进行写生。他们在堵海工地,收集创作素材达三个月之久,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作品,记录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建设岁月。

  返回学校后,师生们分别完成了几十幅从各个角度表现堵海工程及其建设者的创作,最终,关山月、黎雄才以及三、四年级全体师生通力合作,创作了这一幅《向海洋宣战》。关山月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谈道:“那时候艺术家要‘三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生、老师不分彼此。”

  展览呈现多位岭南画学重要人物,如影响至今的关山月、黎雄才和杨之光等多位开创者,也展示了中国画教学的历史的传递与接力。展览中展出了林丰俗、孙小波等后来者的代表作。其中林丰俗的《大地初醒》致力于表现自然界季节转换的倾向,体现了艺术家对于“春天”题材持续不断的兴趣,尤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春天”几乎成了林丰俗创作当中重点的重点。

  主办方表示,最近十几年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学科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和创新实践,通过不断回溯自身的教学历史,广泛吸收兄弟院系的经验,在开放的前提下深化岭南画学,巩固这一旗帜下教学内容所涵盖的造型基础、专业基础、理论基础和创作基础,集中体现出传统底蕴与当代意识的结合,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的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