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沈钊 在珠江新城,坐上无人车欣赏珠江两岸的风景;在官洲生物岛,无人驾驶小巴提供定点接驳服务;在广州南沙,道路两旁已经开始有无人驾驶环卫车在洒水降尘、喷洒消杀……这是在广州能够看到的部分关于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近年来,广州各领域自动驾驶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市民对此的接受程度却深浅不一,究竟是要“老司机”还是要自动驾驶,你怎么看? 北上广深布局早探索深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30个省市发布智能网联车辆路测及示范运营管理细则。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落地最快,探索最深入。 其中,北京以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作为桥头堡,2021年11月,根据相关政策,Robotaxi运营商可以在试点区域有偿提供服务。2022年4月,政策进一步升级,允许Robotaxi车辆在商业化运营时“主驾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意味着乘用车无人化运营商业探索更进一步。 上海方面则通过立法管理智能网联车辆。2021年12月,上海通过《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并于2022年正式实施。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活动,应当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测试安全员或者驾驶人。目前,上海累计开放615条、1289.83km测试道路,可测试场景达到12000个。 深圳方面则在监管政策中首先提出“允许车辆无安全员”,可以进行远程监控。2021年3月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到,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应当按规定配备驾驶人。 广州对Robotaxi商业探索最丰富 记者梳理发现,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对Robotaxi商业模式探索最为丰富,还尝试将其与网约车、出租车混合管理。其中的关键节点有两个:一个是2021年2月,文远知行正式获得了广州网约车运营许可,这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开展网约车业务资质的自动驾驶企业;另一个则是2022年4月,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这意味着Robotaxi的运营被正式纳入为一般车辆的运输经营与管理范畴内,按照国家统一出租车规范管理,这对于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根据广州市此前发布的《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的工作方案》,到2025年,广州将分五个阶段完成不同混行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服务的多维度、综合性、大规模城市交通试验,建立起相适应的政策管理体系。 根据规划,到第五阶段,也就是2025年,在混行试点区域,自动驾驶车辆导入率大于40%且不大于50%的,或者自动驾驶车辆投放量大于5000台且不超过1万台。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已累计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广汽集团、滴滴等10家测试主体旗下127台智能网联汽车发放测试通知书,其中包括模拟商业运营的载客测试牌照31张,远程测试牌照11张。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此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于自动驾驶的积极性和开放态度、程度都基本上接近,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我相信北上广深都会实现商业化。” 超半数市民不接受无人驾驶载人 不过,即便无人驾驶这种新鲜事物近些年已经在各大城市开展常态化路测,商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但是广大市民对此的接受程度却仍然不高。近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开展了专项民调,通过电话随机访问了800位广州市民后发现,多数受访者接受无人驾驶技术用于物流配送方面;但多数受访者表示不接受无人驾驶载人出行。 调查显示,“用于园区、小区等特定范围里的快递物流配送”和“广泛用于快递物流配送”这两方面的受访市民接受比例分别为61%和60%,而选择不接受的比例在25%左右。但是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用于载人出行方面的,广州市民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主流态度均是不接受,比例分别为54%和58%。 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是科技发展进步大势所趋,在目前接受度整体不高的情况下,市民相当支持政府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立法监管。超九成的受访市民认为政府有必要对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提前立法、加强监管,比例高达92%,而认为没必要的仅有3%。 据悉,政府出台的现有法规中,在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但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上路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和侵权责任归属问题或者由此产生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等,国内只有个别地区发布了相关的试行细则,绝大部分地区仍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管。
-
即时新闻
“老司机”和自动驾驶你怎么选
广州正深入探索Robotaxi商业化模式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18日
版次:A15
栏目:
作者:沈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