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广州,努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图/莫少卫 摄 |
口袋公园,是落实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愿景的重要措施 林园轩 供图 |
文/李春炜 林园轩 这个春天,很多广州街坊的社交媒体都被市内各区赏花图片、视频刷屏了;闲余休憩,很多社区居民在身边的“5分钟生活圈”就可以找到一个口袋公园;广州全市24家公园划定了帐篷区,让市民放松心情有了更多选择。 这五年,广州坊间热传的网红打卡点,多了很多新面孔。这些“绿色公共产品”,提升了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们正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还在努力,打造千年花城新名片、深化绿色资源提质增效、织牢生态安全保护底线、增强居民绿色获得感、筑牢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绿色为轴,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生态广州,未来可期。 打造城市“绿色热点”,满足市民“绿色需求” 今年年初,广州一次性发布了24个公园的绿地草坪帐篷区域。在宽阔的草地上,和一群热爱音乐的朋友一起弹弹琴、打打鼓,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草坪上展文创潮玩品牌,与潮人达人零距离交流。展览与艺术相互交融,潮玩与文创之间跨界,公园和文创之间擦出新火花。 “绿色产品”,带来更多的“绿色可能”。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区域文化特色,广州还将打造优质生态产品。 广州将努力打造彰显外围城区森林环抱、水系穿城的自然地理格局,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和保护性利用,保护完整山脊线,建设森林步道,推进重要滨水绿道贯通和品质优化,满足市民登山、游乐、亲近自然的需求。 据透露,这几年,广州还将引导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康养、森林体验、 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的方向转变, 形成森林康养业态与观光、度假、体育、研学等旅游业态的联动发展。“十四五”期间,申报 1 个国家森林体验基地, 创建 2 个森林康养基地。到森林露营旅游,不断享受新的“公共绿色产品”,将是广州街坊未来可期的惬意生活。 建绿惠民,让城市“小改变”成为群众的“大幸福” “高品质生活”,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词。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相信是不少市民的理想愿景。 位于白云大道龙归段原二手厨具市场的口袋公园内,一条彩色的小路蜿蜒穿行。宫粉紫荆、小叶榄仁、鸡蛋花、紫薇等花木相映成趣,雕塑、彩凳等便民设施点缀其间。傍晚时分,岑女士推着婴儿车漫步,看着孩子追逐嬉戏。她对这里连连点赞:“不仅花好看,连小路也是彩色的,好漂亮。” 2018年开始,广州市越秀区就率先试点建设口袋公园3个,之后总结口袋公园试点建设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各区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和使用功能等实际情况在园内设置相应的休息、娱乐、健身设施等,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好去处。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241个口袋公园。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介绍,口袋公园将体现四个特色:一是触手可及,充分体现绿色便民。口袋公园一般选择靠近社区、文体设施、商业中心、主要道路等区域,到达性强,方便市民活动;二是活化空间,增添绿色活力。设计师们将街边、路旁的消极空间、厌恶性空间进行充分设计利用,微改造成居民欢迎的绿树成荫的活动空间,将原有的低效存量空间转变为高效利用空间,融入市民生活;三是丰富功能,带动绿色休闲活动。口袋功能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在健身、社交、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拓宽公共活动空间,有效解决居住区户外休闲社交空间紧缺的痛点;四是彰显特色,传播岭南绿色文化。秉承岭南城市文脉、融合乡土风俗文化、结合公共艺术设计,在口袋公园中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和历史印记,唤起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十四五期间,广州计划新增300个口袋公园,其中2022年计划新增30个。今年新增口袋公园将以适地适绿、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注重管养为原则,着力优化群众居住环境,实现推门见绿,让城市“小改变”成为群众的“大幸福”。 技术文化两手抓,打造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 “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家住海珠区滨江西路的麦先生介绍,这两个月,从滨江路一直拍到南洲路,从万亩果林拍到大学城,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美图 ”。 这五年来,不少广州街坊都感受到了,羊城绿景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嫩芽吐绿,大树成荫,绿化带里的花树与其他常绿乔木交错分布,花儿在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灿烂。各处公园,乔木灌木草坪搭配,色彩丰富,层次丰富。大人们在树下休憩,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在传承和保护中不断发展,他们对“广州绿”有着深深的期待。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介绍,重点针对国土绿化过程中的规划编制、用地安排、树种选择、设计施工等关键环节和重点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将坚持把绿化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有地域特色的树木和公园加强保护和传承。城市更新不得破坏地形地貌,禁止随意迁移砍伐老树和有乡土特点的树木,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 据介绍,城区行道树、古树名木、大树将实行“身份证”管理,同时建立“树医生”专业队伍进行精细管养。今后,迁移砍伐树木将变得更加严格,对同一个工程项目需迁移、砍伐大树10株以上或者普通树木50株以上,需要开展专家论证并征求公众意见才能审批。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注重从法制建设、组织实施、发动群众等各个层面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有效保护绿色文化遗产。在广州全市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同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我们希望通过《广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让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还要充分考虑文化传承、百姓乡愁、历史底蕴这些因素,贴近百姓、服务于民,从群众层面普及园林绿化知识,将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到文化层面,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中来,打造大家满意、拥护、支持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