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市公园 谭札烽 摄 |
文/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通讯员 云宣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四上”企业超4000家、净增87.7%;连续五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稳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前十……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以“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平台为牵引,以“6+6”现代产业集群为支撑,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的步伐愈发坚定稳健。 产业发展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也对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党建引领,将社会治理延伸至社区最末端;推出“云报事”“大物管”“社工法”,动员多元主体共建共治;以“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大变样”,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近年来,白云区不断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作为广州人口最多的行政区、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面对辖内业态繁复各异,白云区坚持党建引领,将社会治理延伸到社区最末端,实现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已取得丰硕成果。 2019年,白云区在三元里街试点网格“五长”(即党小组长、网格长、议事长、监事长、警长)微治理模式;2020年又全面推广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各镇街根据各自辖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今,全区3116个综合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组建“五长”队伍约1.7万人,带动7.8万名各级各领域党员下沉居住地、入网格入楼栋。白云区还将党组织覆盖到农村、城市社区最末端,引领全区社会治理。目前,白云区已建立1704个经济社党支部、384个住宅小区党支部,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在党建统领下,大源村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安、环境形态、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五大提升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并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问题村”到“示范村”,大源村的蝶变彰显着白云区坚定不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决心。据悉,白云区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考评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案件类警情连续七年下降,摩电交通安全顺利解除挂牌整治,形成“白云快递小哥”“红棉侠”“五长微治理”等一批社会治理品牌。 白云区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智能电子门禁、视频监控安装、管理力度,发挥“云盾”系统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线“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3.0版,成为全市首个实现统一GIS(即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图的区级平台,汇聚、共享了各部门1250类37.83亿条数据和3.5万路高清视频,构建“一屏观白云、一键连指挥、一门办业务、一网统管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此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白云区探索运行“白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并同步建立区、职能部门、镇街、村居4级协调联动和N个调解组织共同参与的“4+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线下一站式、线上一码通、联动一体化”的多元化解路径,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白云路径”。 打造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精细化品质化“白云样本”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作为广州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区域,白云区开发了“云报事”小程序,率先引入“大物管”模式,并用“社工法”,动员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在三元里街、白云湖街唐阁村、江高镇开展试点。 白云湖街唐阁北路附近是大片工业园,唐阁“管家”朱振恺经过时看到一辆大货车颠簸落下了几块大纸壳。拍照、自动定位、上传成功……他掏出手机熟练地操作着。不一会儿,环卫工人驾驶快速保洁车赶到现场,清理完散落的纸壳后,对着干净道路拍摄照片,上报工单完成。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朱振恺和众多唐阁居民群众的日常。 针对城中村、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存在环境卫生盲点、死角的“老大难”问题,白云区开发“云报事”小程序。“管家”和居民群众,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拍照报单。后台收到工单上报后,会自动识别或通过运营调度人员筛选并派单至责任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接到派单后迅速赶赴现场处置问题,及时反馈现场处理结果,由负责人检查并关闭事件,形成智能化闭环的工作体系。 同时,白云区率先引入“大物管”模式,通过整合市容环卫、绿化养护、综治巡查、六乱治理、垃圾分类等多方面的管理服务事项,统一委托“大物管”企业一体化服务,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群众参与”的多元社会治理格局。 “在城中村也能享受物管式的管理服务,居住品质提升了很多。”住在三元里村的吴小姐说。据悉,三元里村把市政环卫工作进行事权下放,作业人员移交至“大物管”企业。智慧运营平台上线后,配置有车载GPS、电子工牌等智慧运营硬件,人员出勤、车辆位置实现100%管理覆盖。无论是作业人员还是设施设备、服务场景,都统一纳入智慧运营平台,实现“一网统管”。 除了智慧化手段,白云区还创新运用“社工法”,即参考借鉴社工工作方法,培育发掘和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一核多元、携手共治”机制,让居民群众成为城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在推进广州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的同时,白云区还选取了黄石街江夏村、石井街马岗村、云城街萧岗村、龙归街园夏村、大源街大源村、钟落潭镇五龙岗村、嘉禾街望岗村、石门街红星村作为区级示范点,从全域化管理服务、村域环境优化、集体经济提升、新兴产业导入等多个维度,全面优化治理,实现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城市服务治理。 出门见绿移步入园,社区环境展新貌焕新颜 近年来,白云区持续推进市容景观优化升级、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推动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城市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扮靓城市形象,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以来,白云区通过将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拆违空间等小区域建设成多功能的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了许多的绿意和情趣,成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些口袋公园主要集中在重要主干道及节点,重点结合违建整治工作,实现还绿于民。同时,各镇街根据自身需求、自然环境、现状绿地等因素,结合容貌示范区创建及老旧社区微改造等重点工作,进行口袋公园建设选址,实现市民“出门见绿、移步入园”的美好愿望。 位于太和镇的太和城市公园就是利用拆违空间“见缝插绿”的典型例子。其前身是一个二手家具市场和违建加油站,占用了沿线景观绿地。如今,这里不仅种植有多品种乔木以及各类时花,还新建有自行车道、园路、木平台、坐凳、灯具等,容貌景观焕然一新。“从家里走过来只要几分钟,早上很多老人来这晨运,也有很多村民吃完晚饭带孩子过来散步玩耍。”太和镇营溪村村民汤燕华说。 新增绿地252万平方米、口袋公园72个、碧道170公里……2021年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近五年的发展数据,见证着白云区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同样致力于扮靓白云的,还有容貌示范社区创建这一重头戏。 滘心涌里鱼翔浅底,在沿岸边行走,微风拂面,水光涟漪。碧道边居民楼的拉闸门上,一幅幅淡雅水墨画,展示了木棉、莲花、山水等传统国画元素,及“温良恭俭让”等好家风和廉洁主题书法。石门街滘心社区通过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打造“一河两岸三公园”,让原本老旧的城中村社区焕发出了新活力,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评2021年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居民许伯感叹道,除了环境变好,大家关注的路灯问题、“牛皮癣”等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每个人心里都亮堂堂的。 据悉,近年来,白云区投入1.15亿元经费对容貌品质社区创建单位进行全面优化创建,每年创建22个区级、2或3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连续三年综合成绩排名全市第一,惠及10.3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