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朵荷花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6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郝俊

  □郝 俊

  

  如果要将一种花卉列入仙品,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荷花。

  水生之物,总是有别样的清秀。荷花的茎秆高挑纤细,婷婷袅袅,远看像一缕扶摇直上的青烟,让花和叶升腾于绿波之上,有一种绝尘脱俗的幻化之美。

  荷花既养眼又实用,既高贵又亲切,叶子互相簇拥却能各自舒展出一片开阔的绿意,花开得如此热烈却又让人觉出生命的清净。

  中国人对荷花着实喜欢,仅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的偏爱。荷花又名莲花,《尔雅》中关于荷花有更细致的解说,支撑花叶的茎秆称“茄”,叶称“蕸”,没入泥中细长的茎称“蔤”,花称“菡萏”,果实称“莲”,膨大的根状茎称“藕”。至于花,也有说法,《说文解字》把没开的花苞称“菡萏”,已开的花称“芙蓉”。此外,荷花还有芙蕖、水芝、泽芝、水芸、水华、水旦、玉芝等别名。

  看一朵荷花就像在打量一位女子,娴静时端庄温婉,起舞时顾盼生情。在有情人的眼里,盛放的花朵就像打开的心房,期待心上人早点到来。《诗经》中的《郑风·山有扶苏》就是以“荷花”来起兴,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思慕:“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上扶苏茂盛,池中荷花美艳,在这样的地方等待心上人,可谓美事一桩,哪里知道,俊美的情郎没见着,偏偏来了一个疯癫的狂徒,真是让人气恼。这位女子究竟有没有等到心上人,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那天的荷花开得真真切切,因为被爱的目光注视过,至今仍是一脸羞红。

  作为审美意象的荷花不仅用来比拟女子的美好形象,也因其清纯不染的特质喻示高洁超迈的君子品格。屈原在《楚辞》里借用荷花来表明心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用菱叶和荷叶制成上衣,用荷花做成裙裳。没有人了解自己就算了,只要我的内心世界是一片真正的芬芳。把花叶当做衣服穿在身上,当然属于瑰丽的想象,但这些奇美的诗句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清正品质。

  屈原笔下的荷花有着浓厚的象征意味,手法间接含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则是直接将荷花喻为君子,写出了传世名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总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觉得默读还不尽兴,需要念出声来,读这样的文字会觉清气充盈,口齿留香,有养心醒脑的功效。

  诗文里的荷花,每读一次,就在心里绽放一次。看到真正的荷花,又忍不住想到那些熟读的诗文,愈发觉得只有奇文佳句里散出的缕缕墨香才配得上荷花的高贵。

  有一年夏天,和家人去杭州游西湖,发现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就是荷花,在这里,荷花是主角,西湖是荷花的天堂。成片的荷花犹如众仙临凡,群芳争艳,或许只有杨万里的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才能写出荷花蓬勃生发的气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站在岸边,看翻飞的荷叶撒欢一样在湖面上铺展开去,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五月,一位画家朋友在深圳办画展,邀我前往。走进展馆后,我在一幅题为《荷花》的油画前站了许久,这是一幅看一眼就忘不了的作品,整幅画仅用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黢黑的线条勾勒出花叶的大致轮廓,其余的空间全部被炙热的赤红所填满,画风热烈恣肆,恍惚间,感觉自己不是在端详一幅画,仿佛大热天里有一盆火放到了身旁。看惯了红花翠叶的清凉画作,再看这幅画,便觉热浪袭来。画中的荷花在火中洗浴,焦而不枯,燃而不灭,让我看到了它们生命力的刚烈与顽强。在与逆境相抗争时,有时候越是看似柔弱的生命,越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

  在泥淖中生出芳华,在喧嚣中保持心静,在烦恼中实现超脱,在困境中创造机遇,在刹那中体验永恒……看一朵荷花,即是领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