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的波罗粽,你吃过吗?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1日        版次:A14    栏目:粤讲粤有古    作者:曾潇、谭铮

     扫码听音频

  

  羊城晚报记者 曾潇 谭铮

  

  五月五,粽飘香,又到咗可以大啖食粽嘅时候。唔同嘅地方,粽嘅特色都唔一样。我哋广东有著名嘅咸肉粽、裹蒸粽、道滘粽等,广州就有一种特别嘅波罗粽。今日的粤讲粤有古,就倾下广东嘅粽。

  

  五月五,粽飘香,又到了可以大口吃粽子的时候。不同的地方,粽子的特色也不一样。我们广东有著名的咸肉粽、裹蒸粽、道滘粽等,广州则有一种特别的波罗粽。今天的粤讲粤有古,我们就聊聊广东的粽子。

  有一种说法,说广东有七大特色粽子,包括广州咸肉粽、东莞道滘粽、肇庆裹蒸粽、潮汕鸳鸯粽,台山、中山、客家等地也有特色的粽子。这些粽子在用料和工艺上各不相同、差别很大。

  以肇庆的裹蒸粽为例,其制作过程非常讲究。糯米要混合去皮的绿豆,冬叶要色绿叶香,肉馅要肥瘦相间,还要加咸蛋黄、冬菇、瑶柱、花生、五香粉等料。蒸熟后的粽子清香扑鼻,入口馅味醇香、肥而不腻。

  关于裹蒸粽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古时候,肇庆端州有一对青年男女深深相爱,女的叫阿青,男的叫阿果。

  阿青父母反对女儿和阿果相爱,为此,阿果立志发奋图强、赴京赶考。出发当天清晨,阿青赶到,送上连夜用冬叶包裹的糯米绿豆饭团,叮嘱他一路珍重,勿忘双方情意。

  阿果高中状元,被皇上看上,有机会成为驸马,但阿果拒绝了皇上,说:“糟糠尚不弃何况饭团乎?”皇上最后放走了阿果,阿果和阿青终于走到一起。

  美丽的爱情故事人人向往,这种用冬叶包着的糯米绿豆饭团,也成为后人模仿的对象。

  不过,必须要扫兴地说,这美丽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人们的想象。在史料的记载中,裹蒸粽有另一种起源。

  秦始皇征服岭南之后,大批中原汉人迁到肇庆,为方便田间劳作,他们受到故乡的粽子启发,尝试着用肇庆西江两岸到处生长着的冬叶包裹糯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后来,他们又尝试着在糯米中加入脱皮绿豆、肥猪肉等材料。

  肇庆有裹蒸粽,广州则有一种粽子叫波罗粽。

  波罗粽是南海神庙周边乡民为庆祝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波罗诞”而制作的独特美食,其制作技艺现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波罗粽和一般的粽子有一大不同点,波罗粽使用蕉叶来包裹,而非常见的冬叶、竹叶或荷叶,因此波罗粽自带蕉叶特殊的香味。

  据了解,用来包粽的蕉叶很讲究。每年农历八月后村民就开始采集蕉叶回家,先用开水泡煮杀青,祛除蕉叶的苦味,然后晾干、晒干,保留了蕉叶特有的植物芬芳味道。用这些蕉叶包好粽后放在铁镬又或大缸大瓮里,用木柴薰煮数小时,使包料融为一体,吃起来口留余味、风味可口。

  波罗粽到底从何而来?相传在波罗诞期间,乡民们会邀请远近的宗亲或者好友前来游玩,但此时的乡民都忙于做生意赚钱,腾不出时间为宗亲朋友准备餐食。聪明的乡民想了个办法,在波罗诞到来之前,家家户户做好波罗粽,并放在家中灶头上保持温度。亲友来波罗诞游览,把家门的钥匙交给亲友,饿了可以自己开门吃波罗粽。

  这种习俗后来被改成了歌谣:“俾条锁匙开门头,肚饿有粽在镬头。坐在灶围食够喉,饮啖清茶润润喉。”

  如今,以南海神庙所在庙头村的波罗粽最为著名。每到波罗诞和端午节前夕,庙头村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卖粽子,场景十分壮观。对波罗粽感兴趣的市民,节日期间,不妨去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