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做个好医生!致敬无影灯下不老松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9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月旦品评    作者:王石川

  □王石川

  

  “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辛育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7日22时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辛育龄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一经走近辛育龄的光辉人生,便发现这是一个闪亮的名字。

  “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从1937年参加革命起,辛育龄便与医疗为伴。从当冀中军区卫生部的卫生员,到负责冀中制药厂制剂室,再到担任冀中制药厂厂长;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赴国外深造的研究生,到拿起手术刀为病人做手术,再到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把毕生精力放在了治病救人上,“当了一辈子的医生”。辛育龄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好医生,做一棵无影灯下的‘不老松’。”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辛育龄是医生,也是专家。作为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辛育龄掌握了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并完成我国首例人体肺移植,仅凭这一点,他在业界的地位就难以撼动。辛育龄是专家,也是师者。据报道,辛育龄历经3年时间筹建中日友好医院之后,便主动辞去院长职务,牵头举办培训班,培养出10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指导各地40多家医院创建胸外科,成功搭建中国胸外科教研教学体系。做这件事,也是功德无量,值得尊崇。

  在辛育龄的人生经历中,白求恩是一个抹不去的名字。辛育龄18岁便加入白求恩医疗队,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并由此萌生学医报国的念头。精医报国,辛育龄用生命践行了这一信念。有个细节是,辛育龄晚年寄语年轻医生马千里,写了这样一句话:“马千里,做白求恩式好大夫。”由此可见,做白求恩式好大夫是辛育龄对年轻人的希望,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大医精诚。辛育龄是不折不扣的大医,大在医术高超,也大在医德高尚。这体现在始终把患者摆在第一位,比如,遇到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想方设法为其减少开支;看望患者,常拿出积蓄帮助非亲非故的患者。这看似小事,却能彰显一位大师的情怀。此外,辛育龄还说过:“患者是我们学习的源泉。我们首先是为患者服务,从服务中学习。我同患者已建立了深厚感情,看病是我的乐趣。”这种朴实的话语也让人动容,值得深思。

  不是每名医生都能成为辛育龄那样的学术泰斗,但每名医生都可以做白求恩式好大夫,都可以像辛育龄那样努力践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努力追求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努力把患者放在心上,以责任托举信任,助力医患关系和谐。

  战争年代,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和平年代,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辛育龄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一生奋斗,只愿做个好医生,这是辛育龄的追求,回顾他的一生,他完全做到了。做个好医生并不容易,但是有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并用一生来奋斗,就能做个为人敬仰的好医生。这是辛育龄留下的遗产,也是永不湮灭的精神力量。

  (作者是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