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廖世军: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13日        版次:A05    栏目:专家访谈    作者:刘佳宁、胡彦、李志文、黄婷、杭莹

    


  嘉宾身份: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专家

  

  羊城晚报:随着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您如何看待氢能产业的发展?未来三五年内,氢能产业是否会有迎来一个较大的爆发式增长的可能?

  廖世军:我国氢能产业目前处于万事俱备,东风也具备的有利状态。但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它的总体前景会非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它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蓝海产业,这个是毫无疑问的。目前看,要构建氢能产业体系仍需要政府扶持培育,培育期的长短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技术突破能力等。但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最后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性发展并形成庞大的市场。

  羊城晚报:广东的氢能发展在全国处于怎样的位置?广东企业在全国的氢能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如何结合广东特色,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探索和工作?

  廖世军:从2016年开始,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都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广东保有的燃料电池汽车的量在全国看也是非常大的。从政府支持力度、资本投入和人才聚集效应等方面看,目前广东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同时,广东在氢能产业发展具有政府高度参与、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科技投入力度大、注重加强技术攻关力量等特点。

  目前看,在技术领域,包括高压氢气压缩机,先进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等方面与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燃料电池的几个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这三大件,仍然是大量的依赖进口。但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企业参与到这一行业中,依靠国内大量研究技术力量的支持,国产化进程在不断提高,如国产催化剂已经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

  预计在三五年之内,上述的核心材料和部件就能实现完全的国产化。国产化的推进不但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还可以把成本大幅度降下来,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广东企业在积极参与实现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化进程。可以说,广东在氢能产业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

  由于氢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绿色环保的特点,广东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构建战略新兴产业链,当它一旦孕育成熟的时候,将是巨大的蓝海产业,未来会令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