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书中自有“江湖梦”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15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明光暗影

  □明光暗影

  关于“读书”,小时候听到最多的两句话:一是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是宋真宗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时的我还是成天在阶梯手扶梯滑下爬上的小孩子,对于“阶梯”不稀罕,但对后面那句“黄金屋”则一听就两眼放光——于是打小就很爱看书,常去隔壁大哥哥家里借公仔书(即小人书、连环画)来看,尤其是武打、打仗内容的。

  那时我家住在半山腰的水电站里,书店要在十里开外的小镇上才有一家,极少有机会能去逛。所以我后来考上县城的第一中学,当我发现校门口左手边就有一家书店,自然是满心欢喜。书店门面很小,不足十平方米,甚至连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只因书店老板是个胖胖的年轻人,天热的时候总是穿着大裤衩、白背心,趿着一双拖鞋,手里摇着一把扇子,于是我们私下给书店取名“肥佬书屋”。

  书店里的书籍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俗世八卦、经商创业、心灵鸡汤等不一而足。我们都很喜欢去店里租书看,租借的书仅两种:一种是武侠小说,金古梁温黄外加卧龙生;另一种是言情小说,琼瑶、席绢、亦舒、梁凤仪等。简而言之,就是通俗小说。一般一本押金10块,租十天大概5毛钱。

  班主任曾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讲,要是你们看语数英,也有看这些书那么专注、认真的话,北大、清华就肯定没问题了。的确,我们班上有一位姓叶的同学,对肥佬书店的书完全没兴趣,一门心思都扑在数理化上,最后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县城也算是轰动一时的佳话。但我们仍只顾沉迷在刀剑如梦的江湖烟雨中,如痴如醉。有时看完一套小说后仍回味无穷,在宿舍里为东邪西毒与南帝北丐、李寻欢和燕十三谁的武功更高而争得脸红耳赤、唾沫横飞,当谁也说不服谁时,干脆各自亮出招式,切磋比拼一番。

  甚至有“走火入魔”的,真的按照书里的秘籍练起功夫。段誉的六脉神剑是时行时不行,我们练的功夫当然是时时都不行,却依旧练得不亦乐乎。记得有一晚,我起床如厕,阳台微弱的月光下,猛然间见到对床上竖着一尊“佛”,隔着蚊帐若隐若现。我不由心中大骇,怯声喊对方小名:“黄豆,你在干嘛呢?”只听那“佛”回应:“别吵,打坐,修炼内力呢。无上神功第六层了!”

  有时看一部喜欢的书时,就像闯进风景如画的地方,恨不得立马一口气跑个遍,无奈看完第1本,才发现第2本已被人借走,只能先借第3本来看。虽然顺序全部被打乱,依旧能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个别时候,看了一半才发现是冒牌山寨货——全庸、吉龙、巨龙生……只能大呼上当。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看完了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古龙的“小李飞刀”“楚留香”“陆小凤”系列,以及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等等。常常是归寝不寐,两日读完一本,被书中江湖儿女的侠肝义胆、恣意行天下、热血付苍生感动得荡气回肠时,我甚至也有仗剑天涯、惩恶扬善、笑傲江湖的冲动。这大概就是属于我们那代人的青春荷尔蒙爆发吧。高尔基说:“书籍能让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一种刺激人们去干大事业的强烈的情感与愿望。”或许我就是处于这种状态。至于女生看言情小说会是怎么个情况,我有时会猜想,是不是在写情书的时候,她们会写得非常缠绵悱恻?

  然而,通俗小说在那时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的老师眼里无疑是荒废学业的“毒物”,他们常常谈“武”色变,闻“情”丧胆。有一次自习课,李同学书瘾难耐,从桌子里掏出了一本《护花铃》,旁若无人地看起来。不料班主任刚好过来巡场,二话没说就把小说没收了。下课后,身为班长的我收齐全班的作业本送到办公室时,居然发现班主任正在埋头看那本《护花铃》,甚至我走到他跟前,他都没发觉。直到我轻轻喊了一句“老师,交作业了”,他才猛地抬起头,然后依依不舍地把小说递给我,让我交回给李同学并转告说,以后上课时不要再看武侠小说,否则就没收不给回了。我回去后极为郑重其事地跟李同学转述了,因为我从班主任的眼神中看到,他真的可能会把小说没收不退回了——他自己也很想看啊。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今的我早已过了痴迷武侠小说的年纪,传统的武侠小说的江湖地位也早被各种玄幻修仙网络小说取代了,甚至连实体书店也日渐式微……但偶尔路过一家书店时,我总是会想起“肥佬书屋”时的那些刀光剑影的读书时光,想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武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