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宗 羊城晚报驻香港记者 汤铭明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开栏语: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25年里,政权交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香港选举制度更加完善……一个个历史性瞬间,闪耀在香港前行之路上。 25年来,香港发生了哪些变化?香港走过的路程给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高端访谈”报道,让历史照亮前路、告诉未来。 导语: 73岁的谭耀宗,至今活跃在政坛上。 从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到见证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再到参与香港国安法立法工作,如今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他,经历了一系列“大时代的历史性转变”。 1985年,时任香港工联会副理事长的谭耀宗,被任命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同年成为劳工界立法局议员。1992年,他与多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民主建港联盟。如今,民建联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政治团体。 “机会是国家给的,如果没有香港回归、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我的今天。”谭耀宗表示,“我会继续努力,为爱国爱港事业、为‘一国两制’事业奋斗终生。” 基本法起草过程透明度很高 羊城晚报:您曾担任过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有哪些令您难忘的时刻或者事情? 谭耀宗: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涉及怎样用法律条文来落实“一国两制”的问题。坦白讲,这个工作很不容易,因为我们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这项工作又说明中央有最大的诚意来推进“一国两制”落实。 在基本法的整个起草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基本法的起草过程给港人增加信心。因此,除了基本法的内容以外,整个起草过程也充满了透明度和广泛的咨询——大家都可以提意见,都有机会参与。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香港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内地和香港的委员都非常认真。比如,香港基本法第七十三条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职权问题。当时,对于立法会的权力范围、立法会应该行使哪些职权,我们都非常小心地去讨论、论证,力求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香港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委员们甚至对每个标点符号都仔细斟酌。可以说,基本法中每个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含义。 羊城晚报:您刚刚说到基本法起草过程充满了透明度,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谭耀宗:比方说,我们每次去开会时,不管是小组会还是大会,都请记者来采访。当时,香港媒体中有一批记者跟着我,每次开会时他们就在会议室外等着我们讨论的初步结果,他们问得很详细。 我记得,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在香港跟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交流的时候,记者们也都在场,一块听取意见,所以说透明度很高。 羊城晚报:这样做是为了打消香港市民的担忧? 谭耀宗:当时大家(香港市民)确实有些担忧,觉得内地的发展跟香港比起来有差距。我们起草基本法的时候是1985年,内地改革开放才几年时间,很多方面比较落后。所以,香港有些人担心回归后生活水平下降。另外,大家没有经历过“一国两制”,对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有疑虑。等到香港基本法颁布的时候,香港社会的反应不错,市民普遍很认同。 羊城晚报:香港回归那天您在现场,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谭耀宗:我是香港回归以后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当时跟着第一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参与了回归前后的相关工作。我记得回归那天晚上,我在香港会展中心参加了政权交接仪式,当时我就坐在主席台左手边——香港官员那侧。 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当时太激动了,觉得参与其中很光荣、很自豪。 希望民建联培养更多治港人才 羊城晚报:您曾有一个显著的身份——香港民建联主席。1992年,为什么想要组建民建联这样一个政治团体? 谭耀宗:当时觉得香港未来要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需要治港的人才,而我们应该培养治港人才,所以在1992年,我们50来个人组建了民主建港联盟(简称“民建联”)。 今年是民建联成立30周年,民建联已经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人。这些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民建联在立法会里的议员人数,也从最初只有我一人到现在有19人。另外,民建联现在还有一批人进到特区政府担任政府官员,社会影响力也大大提高了。 回过头来看,民建联30年来的变化不小,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们希望培养更多政治人才,有更大的担当。 羊城晚报:30年来,民建联的理念有没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谭耀宗:爱国爱港、支持“一国两制”,是民建联成立之初到现在都一直坚持的原则。当然,不同时期我们做的工作不同。刚成立时,我们以香港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为重任。后来,我们强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再后来,我们参与政治改革,讨论怎样让香港既发展民主又发展民生,同时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在“修例风波”期间,我们发了很多声明谴责“反中乱港”分子,坚决支持制定香港国安法。在香港面临疫情的时候,我们积极协助香港抗疫。可以说,我们在每个时期都全力以赴,配合特区政府施政。 羊城晚报:1992年刚成立民建联时,港英当局有没有阻挠? 谭耀宗:没有明显的阻挠,但也没有给予支持。我们成立那年,英国派彭定康来了。刚来的时候,彭定康对我们比较重视。后来,英国政策改变了,他们想利用政权交接的过渡期挑拨、组织一批反对派,方便在他们离开后对抗中央。而民建联一直高举爱国爱港的旗帜,彭定康对民建联也就没有好感了。当时,彭定康深知我们立场很坚定,不会被拉拢。 有中央支持就有信心战胜困难 羊城晚报:这几年,香港经历了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过程。您也参与了香港国安法的立法工作,能说说立法过程中的故事吗? 谭耀宗:是,过去几年,“修例风波”曾让香港变得没有法治了,香港市民也受到生命、安全方面的威胁,乱得太过分了。香港国安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那天,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室里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记者访问我的时候,我一度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时我觉得,有中央强大的支持,香港就有希望,香港就能得到恢复。果然,法律实施后,香港由乱到治。 羊城晚报: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年了,香港选举制度也得到完善。就您的所见所闻,这两年香港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谭耀宗:社会变稳定了,香港人对国家的认识也提高了。大家都能感受到,每当香港有困难时,国家都在全力以赴支持香港,用全国的力量帮助香港解决困难。我们认识到,有中央的支持,香港就有信心战胜困难。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香港25年来的发展历程给未来带来哪些启示? 谭耀宗:25年里,令我难忘的日子不少。香港回归后不久,亚洲金融风暴影响香港,中央大力支持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香港需要恢复经济时,内地与我们签订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还推出了自由行政策。香港面临“修例风波”时、香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央果断出手帮助香港。 25年里,虽然我们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我觉得这些困难和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只要国家稳定、国家不断发展,香港就充满希望。 羊城晚报:回首走过的25年,您怎样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 谭耀宗:我认为是成功的。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波折,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我们需要好好总结经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