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理发师老周的摄影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17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明前茶

  □明前茶

  

  搬离老城南后,我还是会坚持乘坐公交车,回到老宅附近,去老周的理发店里理发。他的理发店已开了20年。老周手艺高超,理发从不邀人办卡,不轻易提价,也不会乱推荐染发焗油产品——当然,通常也别想打折,除非今天的客人很上相,他会说:“理发时能不能做个模特儿,让我拍张照?”

  老周的理发店里有整整两面墙,挂满了熟客的照片。老城南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理清一头烦恼丝后的惊讶与喜悦,那种身心舒爽的样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放大,用来装饰这平平无奇的小店。光影、构图、神情……每一张都抓拍得很有讲究,若不是店里放了两张理发转椅,挂满了推子、剪子、吹风机与蒸汽消毒的毛巾,你可能会以为这里是一家私人照相馆。这样一个老理发师的摄影展,出现在充满了发油、洗发膏与微微有着氨味的空间里,有些出人意料,却又如此顺理成章。

  我在等候理发时,目睹过不少这些照片上记录的故事。

  一对婆媳带着刚满半岁的小娃儿来理发,婆婆要求给娃儿推成光头,媳妇坚决不同意,说这会让娃对着镜子都认不出自己,变得敏感又好哭;婆婆反唇相讥,说媳妇非要把孙儿打扮得那么新潮漂亮,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视频号攒粉丝。“总让我孙儿抛头露脸,哪有你这么当妈的!”媳妇不免恼火:“我生的娃,我没有资格把他打扮得洋气点儿?我拍短视频挣来的钱,又没有瞎花,都给娃存着当教育经费呢。”

  这一对婆媳正在争执,娃儿已经被理发店里嗡嗡作响的电吹风、呜呜作响的电推子,以及坐在旁边椅子上一位头戴焗油帽的古怪婆婆给吓哭了。他挥动着藕段子一样的双臂,哭得声嘶力竭,竭力踢蹬着妈妈,表示要离开这“可怕”的地方。

  娃儿闹腾成这样,怎么理发?别急,老周自有办法,他拿出压箱底的一枚活动皮影,现场教会娃娃的妈,怎样操纵皮影来吸引娃儿的注意力。三分钟后,临时培训的表演艺术家登场了:当妈的一只手握着皮影人物的脖签,另一只手掌握着两根手签,她灵活地扭动两根手签,让皮影人物的手臂前后摆动,欢快地蹦跳行进。娃儿霎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趁着这三五分钟工夫,老周三下五除二,就把娃儿的头发周围推光,中间剪成一个漂亮的“桃儿头” 。他用柔软的刷子,沾上爽身粉,掸掉娃儿颈背上的落发。婆婆很满意,承认说“这好像是年画上抱着鲤鱼跳龙门的福气娃娃”。媳妇抱着娃接近镜子,让娃儿端详着自己。此时,老周已经端起相机,把小娃娃理发后破涕为笑的模样拍了下来——镜子里,有新潮装扮的年轻母亲,有穿着刺绣红肚兜的胖娃娃,还有远处探头观看的奶奶,一家三代的冲突,在这一瞬间已转换为和谐。

  这张照片,客人允许老周放大,挂在理发店里成为“气氛担当”。老周总指着它说:“有时候,一个好发型,就能填平一家老少的代沟。”

  一对中年夫妻挽手前来染发,丈夫起码50岁了,气质儒雅。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花白头发上,却顶着一层耀眼的绿色。不仅是我,其他等待的顾客也纷纷投以诧异目光。当妻子的解释说,她对染发剂中的氨水有点过敏,以往丈夫染发,她都会浑身发痒两三天。丈夫心疼她,便瞒着她网购了一种号称“纯植物、零氨水”的染膏,自行在家染发。刚动手染色时,颜色与包装上的模特差不多,是深棕色的,谁知染完一洗一吹,天哪,大学教授的头发变成绿色的了,就像动漫电影《海贼王》里的索隆。这般模样怎么上讲台?!妻子恳求丈夫赶紧去理发店染回黑色,丈夫却说:“没事,学生要问起来,我就实话实说好了。说不定这般新潮的发色,还会惊醒打瞌睡的学生,让他们好好来学习枯燥的《量子力学》。”

  丈夫就这样顶着一头绿发,在大学校园里行走了四个月。他领导科研团队、给博士们指导论文、给本科生上课,天知道他每天得向多少人解释为什么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地染了一个绿发?直到新头发长得足够长,他这才慕名前来求助老周。

  老周听说了绿头发的来龙去脉,特意为教授选择了一款来自迪拜的染发剂。他先打开瓶盖,让这对夫妻都闻一闻,氨味似有若无,更明显的是一种植物清香。老周说,这款染发剂含有抗过敏成分,连孕妇也可以用。接着,他将教授头顶的绿发修剪掉,开始为其染发,他小心翼翼调匀染膏,屏息静气地开始分片上色。忽然,他停下手,让教授的夫人戴上一次性手套,嘱咐她将口罩戴紧些,让她亲自来为丈夫染最后一撮头发的颜色。老周把这一幕拍了下来,特地多洗了一张照片,送给这对夫妻做纪念。

  为何要让妻子亲自动手,来染那最后一撮头发?老周微笑着说,一方面,是让丈夫对染膏的安全性放心;另一方面,也是消除妻子的愧疚感。这四个月来,虽然丈夫百般劝慰,她还是有愧疚感的。而和谐平等的感情,哪一方都不该感觉亏欠了另一方。今天让妻子动一下手,她心中的不安与遗憾便终于有了弥补的机会,心里的裂纹,也会静悄悄地合拢了。

  我没想到,这小理发店里的师傅,还有一颗如此敏锐、善意的心,不由又想起另一张从未出现在墙上的照片。

  那是位颤巍巍的老爷子,快80岁了,每次来理发,都剪一个最便宜的寸头。他是老街坊了,就住在附近。老周知道他是一位退休高中老师,老伴儿十年前去世了,独生女也早就在海外结婚生子。每次看见他带着刚买的菜进门,用一个尼龙丝网兜兜着一天的食材,除了面条,就是黄瓜豆芽之类的寻常蔬菜,最多有几个鸡蛋和三五两肉糜,老周就会劝他“别亏待了自己”。老人家总笑笑说:“不亏待,年纪大了,消化能力有限,而且粗茶淡饭吃了一辈子,远离三高,没什么不好。”

  某一天,老爷子突然带着两个怯生生的、扎马尾辫的女孩来,要求老周为她们精修长发,并按照她们的脸型为其做一款洋气的卷发。老周不免困惑——没听说老爷子有孙女呀,只听说有一个外孙,还远在国外。

  做完头发,两个穿校服的女孩向老爷爷鞠躬告别,感谢爷爷一路资助她们读完高中,还赞助了她们一年的大学学费。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等她们走了,老周不免心疼一向勤俭节约的老爷子,主动要给今天的消费打七折。老爷子制止了他,坚持说:“我要付全款,答应我,你刚才抓拍的照片不能在这里陈列。贫困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我特意带她们来理发,是考虑到她们上大学后要面对新的环境,我希望她们可以坦坦荡荡面对那些家境好的同学,可以更自信乐观,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老周听了,耸然动容,他立刻拿出数码相机,当着老爷子的面,将刚才抓拍的照片一一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