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大一就要规划职业生涯?

复旦老师解答实习创业“三问”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17日        版次:A16    栏目:高校入学将来时    作者:孙唯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郭伊珞 

  图/受访者提供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对大学新生来说,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开启自己的就业创业道路?本期“高校入学将来时”,记者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郁颖佳为新生答疑解惑。

  

  “问”规划:适应探索勤行动,知己知彼以立志

  

  羊城晚报:大学生该从何时开始规划职业生涯?

  郁颖佳:生涯规划宜早不宜晚。“生涯规划仅跟找工作挂钩”“高年级、毕业班同学才需要考虑找工作”是一种错误认知。大一是高中向大学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适应、探索和行动。

  在大学,大家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新生需要转变角色,加快适应大学的节奏。大学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和学生活动,实现对自我、个人角色和职业世界的探索。在适应、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这时,最好的方式是马上行动。一旦确定努力的方向,就要积极行动,通过行动进一步调整和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制订计划,这不仅限于专业和通识课程的学习,还包括参与各类实习实践活动。

  羊城晚报:大一新生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郁颖佳:建议大一新生早规划早行动,在充分认识自我、深入了解目标职业后,明确发展方向,持续完善提升。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要“知己”,知道“我”是谁,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可以通过生涯规划类课程,利用学校就业中心资源以及个体生涯咨询等等途径,了解自我探索的方法和工具。“知己”后,也要“知彼”,了解职业需要“我”做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第一课堂、宣讲推介、企业参访、专业实习、网络媒体等平台,及老师、朋辈、校友、家长等渠道,了解从国家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要“立志”。我们希望青年学生可以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明确发展方向后,要达到目标就需要赋能,大学是一个很好的赋能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甚至跨学科学习,多方位锤炼,多途径提升能力,向目标方向靠近。

  

  “问”实习:建议中高年级才开始实习

  

  羊城晚报:大学生如何选择实习?

  郁颖佳:实习的目的之一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通过亲身实践了解职业世界,通过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岗位胜任力,进而明确职业目标。通常来说,实习单位需要实习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低年级学生的能力匹配度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高。建议大一学生多花精力去适应大学,平衡好学习时间和精力分配。

  我建议学生可以从中高年级开始实习。在这个阶段,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实习的收获会更大。而如何选择实习领域也取决于实习目的。对于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未来想从事相关工作,实习岗位应当与兴趣相匹配;对于未来想跨领域就业的同学,实习可以是一个了解其他专业行业的方式。

  羊城晚报:在大学期间,找几份实习比较合理?

  郁颖佳:实习并不是越多越好。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简历中有实习经历表明你曾接触过职场。但假如你有很多实习经历,便可能过犹不及:用人单位可能质疑为什么你要找这么多实习?是你一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还是你未来进入职场后,也会经常性地更换工作?用人单位非常看重职业稳定性,因此实习并不是越多越好。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的主要角色还是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但学习和实习可以是互促的关系,在完成学习之余,利用寒暑假或课程的空余时间,通过实习实践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问”创业:充分利用资源,在项目比赛中实践

  

  羊城晚报:如果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在大学期间该如何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养?

  郁颖佳:从国家战略层面,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创新精神;从用人单位层面,创新能力是职场胜任力的重要因素与核心竞争力;从个人层面,不管是创新创业还是直接就业,创新能力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培养的素质。

  因此,要提升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大学有丰富的平台资源,学生可以选修一些相关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的知识。比如某些学校通识教育里有创新创业模块课。不少高校也有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园,和一些打包式的创业孵化支持政策。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校外相关资源。例如国家、省市,到区县、高校都有许多创业基金、场地支持,或对接投资的链条式支持,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资源。

  除了充分利用资源外,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参与项目比赛,例如结合自身专业,跟随老师参与科创类项目,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各类创业比赛。通过参与此类比赛,一方面学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去展示和交流;另一方面如果项目被投资人或企业看到,也可以推动创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