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希望能带动10个人 从而能帮助更多人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18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汪海晏、于蕾

  每天天不亮出门,早上6时到达惠州南站高铁站,为旅客提供核酸检测指引……这是今年以来,惠州福彩44080881投注站业主李民连续几个月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日常。

  自从2016年从事福彩行业以来,李民每年将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做公益上。几年下来,他不仅成长为惠州市惠阳区水滴户外公益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还获得了区级“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和“最美志愿者”称号。

  “最好的公益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李民说,未来他将更好地践行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用1个“我”带动10个“我”,尽可能地帮助更多人。

  

  一间夫妻店

  一份打工钱

  

  “您好,欢迎光临!”走进惠州福彩第44080881投注站,门铃感应到客人进来,自动播放起迎宾语音。

  这是一家隐匿在大亚湾区一处住宅区里的夫妻店。54岁的李民是投注站的业主,他和妻子共同打理着这间小店。

  在福彩店的分工上,李民“主外”,主要负责与市福彩中心对接,参加日常会议、定期培训等;妻子“主内”,平时销售彩票的工作更多由她负责。虽然这个站点销售额在全区只处于中等水平,但却是令李民夫妻俩安身立命、温饱无忧的小天地。

  时间回转到6年前,李民遇到了人生的低谷期。那时,他从事工程机械行业,自己养了几台挖掘机做事。然而事业进展很不顺利,不仅没有生意,还有司机要养活。

  机缘巧合下,李民认识了大亚湾福彩站点综合服务管理员郑石妹。在她的建议和支持下,2016年,李民卖掉了挖掘机,帮司机介绍了新工作,正式进入到福彩行业。

  不过,万事开头难。李民半路出家,一路上也碰了不少壁。起初,由于缺乏经验,他租了一间毛坯房来装修,增加了不少开店成本;由于业务不熟练,经常看错号码打错票,损失大都只能自己兜着;由于新站点知名度不高,他打印了卡片到处派发宣传,但头两个月的销售额还是连房租都不够交……

  “慢慢人们知道这里有家店,就稳定下来了。”李民说,比起他曾打拼半生的工程业,需要用人脉去抢生意,拼价格去争客源,福彩行业更纯粹也更简单。“没有人买彩票会讲价,而且卖彩票本身就是做公益。”

  如今,这间几十平方米大的福彩店是李民中年生活里的“小确幸”。他说,开店就是赚份打工钱,“交了房租有份工资就行”。

  

  六载福彩路

  无限公益梦

  

  “每周三义务送一位肌无力患者理疗,每周五去探访困难家庭。”说起平常参加的公益活动,李民越发健谈起来。除了这些,这阵子,他还要忙着把资助人提供的窗帘送给有需要的帮扶家庭,并帮他们一一安装好。

  作为惠州市惠阳区水滴户外公益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李民做公益已有六个年头了。他在加入福彩行业后不久,便在福彩管理员郑石妹的带动下,走上了公益之路。

  “原来只听说过(公益),没做过也没接触过。”李民说,之所以会从“门外汉”变成“公益达人”,是因为他想“接触这些(做公益的)人”。他相信,做好事的人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对别人有这种爱心的话,对亲人也一定好”。

  这些年来,李民跟随水滴户外公益团队,资助过湘西的困难学生,问候过酷暑天里的环卫工,慰问过落后的山村小学,也探访过数不清的困难家庭。一路下来,留给李民的有感动、有敬佩,也有慰藉。

  “我们曾经资助过一位尿毒症单亲妈妈,她在身体慢慢恢复之后也加入了公益团队,还开了一个书法班,专门为环卫工子女上课。”“我们协会会长是退休教师,他对我影响很大,本可衣食无忧,但却一直坚持在做公益的一线”……

  在助人的同时,李民也在自助。“别人影响我非常多。”慢慢地,李民发现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不一样了,“不像原来做生意那样唯利是图了,做事情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他觉得做公益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如今,翻阅李民的微信通讯录,可以看到许多志愿服务类的微信群。有防疫的,有惠阳志联(惠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有环卫的,有星期五派送活动的……除了水滴户外公益协会的志愿服务,李民只要有时间,也会去参加其他志愿团队组织的活动,哪里缺人就去哪里。

  “只要坚持下去,用我的影响力可能会带动10个我做同样的事,这样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李民说,做好事不分职业、不分高低,只要你有爱心。  (汪海晏 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