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大专生到博士生 她用八年书写深造梦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15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崔文灿、蔡荠萱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蔡荠萱

  

  “这一路走来,我想的是把我能拿到的优势先拿到再说,一切都刚开始,不要自己把路走窄了。”

  面对羊城晚报记者,27岁的张晓丽(应采访者要求化名)声音并不洪亮,却十分坚定。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出发,她一路敲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州大学的校门,今年9月份,她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攻读博士学位。

  从大专生摇身一变,成为“双一流”博士生,张晓丽书写了一段传奇追梦经历。

  

  获“双一流”大学博士生入场券

  

  选择接受高职教育,是一个无奈之举。早在高中,张晓丽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想成为科学家,读博深造的规划自然而然就浮现在她脑海中。

  然而,深造梦很快就迎来了第一只拦路虎——2014年,张晓丽高考发挥失常,离当年2a线有9分之差。家境并不优渥的她,对民办二本院校高昂的学费望而却步,便选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3+2”学制:三年高职加两年本科后,拿本科文凭。

  广轻工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相比其他学校,实力还是颇为可观的。在广轻工的学习体验,令张晓丽受益匪浅。“我们有很多比赛可以参加,有不少能展现和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老师们上课深入浅出,能讲透知识点,而且很有趣,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张晓丽说。

  虽然深造之路出师不利,但是张晓丽并没有因此气馁,她把“3+2”项目作为自己向上的跳板,顺利实现专升本,来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接受本科教育,并准备接下来的考研。

  尽管张晓丽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时已做出多方评估,并投入了大量精力备考,然而千算万算,还是被命运“摆”了一道:心仪院校的复试线比上一年高了将近40分!张晓丽只能挥别目标院校,服从调剂,来到了广州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这一次“失利”,重新站起来的成本显然比上一次要低得多。张晓丽很快就调整好状态,准备大展身手,在专业领域闯出一番新天地。

  在广州大学,她连续三年在化工学科传统顶级刊物《AICHE JOURNAL》、SCI一区、SCI二区各发表过一篇论文,荣获两年学业一等奖奖学金和一次国家奖学金,张晓丽的硕士履历可谓漂亮。

  从研一到毕业,张晓丽用了三年的时间,埋头钻研,寻求突破,将其他领域方法引入化工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她在广轻工学到的数学建模方法派上了用场。她的计算研究成果对实验设计开发合成用于高效分离手性分子和天然气脱硫的新型MOF提供了微观见解和设计原则,减少实验试错成本,大大提高高效MOF的实验开发效率。经过几年沉淀,她的学术底蕴更加深厚,逐渐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化工科研人员。

  凭借种种优势,研究生毕业后,张晓丽成功受到华南理工大学一博士生导师青睐,获得了“双一流”大学的入场券。在羊城辗转八年,她终于实现了当初读博的梦想。

  “命运为我们铺设的道路看似曲折,但还是通向了梦想的最终点,只要自信地往前走,勇敢披荆斩棘,总有一天会到达。”她回顾起这段经历,有些唏嘘。

  

  “不要使自己要走的路受限”

  

  谈到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并且脱颖而出的原因,张晓丽将其归因于兴趣:“同样是在学习,有的人单纯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我是想一点点去弄明白原理,消化知识,稳稳扎根,然后长成参天大树。”

  不过记者发现,硕士阶段张晓丽的专业偏向大数据的计算模拟,而博士生阶段研究方向转为偏理论的生物质催化改性。专业跨度偏大,她还能像从前一样做出亮眼学术成果吗?

  对此,张晓丽表现出了自己的豁达和坦然:“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不要使自己要走的路受限。一切刚刚开始,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张晓丽说,自己之所以选择继续深造,是因为她对化工行业的科学研究感兴趣。事实上,她在广轻读书时,成绩并不突出,算是个“小透明”;读研后,发现在求职过程中有了比其他高职同学更多的就业选择,更加坚定了继续往上读博的信念。

  处之泰然的镇定、沉潜努力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坚定,让张晓丽一直沿着自己所设想的道路摸索前行。或许正是凭借于此,张晓丽打破外界对于大专生“读书差”“没出路”的刻板印象,一步一步迈入知识殿堂,摘取下属于自己的耀眼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