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湛江

数字产地仓赋能“菠萝的海”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24日        版次:A03    栏目:中国农民丰收节    作者:袁增伟、陈龄名

     湛江徐闻产地仓的数字化鲜果分选线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袁增伟

  实习生 陈龄名

  

  “我在祖国大陆最南端徐闻,我身后就是水果分选线,农民伯伯摘下果子后第一时间就送到了仓里……”9月22日,在广东农垦集团与阿里巴巴在“菠萝的海”湛江徐闻共建的产地仓,一场丰收节直播正在进行。

  “90后”新农人魏仕旗实时关注着直播间里网友对菠萝的反馈。“‘产、供、销’三方面都要学,现在产地仓解决了供应链和销售问题,我只需专注于生产,相当于创业难度降低了三分之二。”魏仕旗说。

  据悉,徐闻因菠萝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被称为“菠萝的海”,自上半年产地仓建成以来,徐闻发出的菠萝超9万单。同时,产量占全国20%的湛江火龙果,也通过产地仓销往全国各地。

  

  小菠萝也能走进市场

  

  “一个基地种出来的菠萝有大小之分,以前小果经常被当作损耗扔掉,但小菠萝口感并不差。”魏仕旗说,菠萝一季要生长近两年,扔掉太可惜,后来他发现市场上有种泰国小菠萝卖得很好,于是开始研究徐闻小菠萝。

  徐闻人生下来就带有菠萝基因。魏仕旗是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人,被乡亲们称为“菠萝小王子”。大学毕业后,魏仕旗在广州从事电商工作,后来返乡帮乡亲们解决菠萝滞销问题。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鲜切小菠萝”的商机,开始专门收购小果制作“鲜切小菠萝”。

  通过对接盒马、大润发等销售渠道,魏仕旗将“鲜切小菠萝”推向了市场,目前已累计销售小菠萝150万斤。乡亲们也由此获得更多收入,每亩地增收近2000元。

  今年,魏仕旗开始与盒马一起研发菠萝切片、菠萝预制菜等新品,希望通过深加工实现一年四季都能供应菠萝,为乡亲们增收添一把力。

  “现在的乡村最缺的并非好产品,而是供应能力和销售渠道。广东农垦和阿里巴巴合作在徐闻开设了产地仓,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如今,1993年出生的魏仕旗谈起菠萝来头头是道,俨然是农业行家。

  

  火龙果一年收获12季

  

  “很多人不知道,火龙果一年可以收获6-7季。”湛江农垦广前名优公司总经理黄所介绍,通过补光照明技术,火龙果在秋冬季也能开花,现在每年甚至可以收获12季。

  “我们农场的陈晓军是全国劳模。在他的带领下,农场不断革新技术,火龙果年年丰产。”黄所表示,“但丰产不一定意味着丰收,我们以前的销路主要靠传统市场,价格不稳定,有时候丰产反而减收,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

  转机出现在2021年,彼时广东农垦开始与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合作,将湛江丰富的水果对接到阿里巴巴旗下的商超和生鲜销售平台。“以前水果商给的价格一般偏低,现在通过徐闻产地仓对接淘菜菜,销售价格可以高不少,而且长期采购协议让我们心里更有数。”黄所介绍。

  “农场临时工每天能挣120元,若选择计件工资,劳动能手一天能赚200元。”黄所说,火龙果可以收获12季后,乡亲们打零工机会更多了,在乡下靠这些收入足以养活自己。

  

  数字产地仓打通产供销

  

  在徐闻产地仓,一颗颗菠萝正通过数字化分选线,按大小、外表、糖度、等标准进行分选分级与自动化打包,并通过相应的冷链储运发向全国各地。这些菠萝是当地人最为看重的“红土金菠”,如今成为广东农垦统一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

  “在销售端,我们通过阿里平台市场洞察,为‘红土金菠’提供产业结构、品牌、商家、消费人群指引。在产地端,我们共同制定品牌标准,通过品牌建设带动徐闻菠萝产业发展。”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事业部华南区域经理舒心介绍。

  红土金菠大多由超过500户种植规模的大农场种植,由广东农垦统采统销,中后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行情价10%以上,有效提高农户收入。同时,设在徐闻的产地仓作为广东首个集菠萝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贸易综合体,包含大数据中心、智能产地仓、冷链等板块,能实现物流成本降低20%。

  华南农业大学数字乡村研究院副院长易法敏在走访产地仓时表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阿里巴巴从农业产业链发展短板处切入,通过提供数字技术综合服务,深入产业链全链条,推动数字化从消费端的‘餐桌’来到产地端的‘土地’,为农业全产业链创造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