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八年磨一剑,全场景智能驾驶全新一代旗舰车来了

小鹏G9重新定义智能电动新标杆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30日        版次:T21    栏目:    作者:潘亮

     小鹏G9 (受访者供图)

  

  9月21日,小鹏汽车宣布定位“超快充全智能SUV”的小鹏G9正式上市。作为拥有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全场景语音2.0、最快5分钟充电200km、百公里加速3.9秒、5D音乐座舱等,这些之前从未在小鹏车型上落地过的新配置,撑起了小鹏G9重新定义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技术新标杆之名。

  在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给予G9极高评价:“G9是这个时代的标杆,也是智能汽车迈向无人驾驶汽车前的最后一代。”

  

  八年磨一剑,首个实现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

  

  “经历了八年的创业, 经过三款产品的技术积累,G9终于能够做到把全新的智能化平台、电动化平台跟整车平台,完美耦合在一起,形成全新一代的旗舰。”何小鹏表示,小鹏G9搭载了第二代系统XNGP,可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这是行业内第一款车型落地实用此项功能。

  此前,小鹏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已覆盖重点路段,比如高速NGP几乎能够接管所有的高速路段的驾驶工作,ACC-L、LCC-L带来的技术可完成红绿灯、左右转、隧道、弯道、掉头、环岛、大桥、主辅路切换等复杂城市路况,而停车场记忆泊车更是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一举成为国内首个让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城市场景中实现量产落地的汽车品牌。

  在硬件方面,G9的Max版车型搭载双NVIDIA DRIVE Orin超级计算平台,算力达到508 TOPS,感知系统由31个元器组成,包括2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硬件实力强大,能够更好应对各种城市复杂工况。

  此次小鹏G9继承了小鹏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基因的同时,搭载第二代系统XNGP,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G9凭借硬件、软件、数据和运营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既可以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园区内部道路、停车场等各种日常行驶场景的全覆盖,并打通高速收费站、停车场闸机等连接点,为用户带来全场景下丝滑顺畅、无缝衔接、安全好用的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体验。第二代系统XNGP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让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研究进度,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小鹏汽车预计2023年大多数城市陆续开始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在没有高精度地图的区域逐步完成功能覆盖;到2024年逐步完成行车与泊车功能的打通,形成完整点到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电动车里程焦虑终结者

  

  而在续航方面,小鹏G9共有3个续航版本,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570km、650km、702km。一方面,G9最高可支持CLTC 702km+续航,稳坐中大型纯电SUV续航的头部阵营,足够满足用户的日常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国内首次搭载小鹏S4超快充技术,其车端800V高压SiC平台+480kW超快充桩+不断完善的充电网络布局构成小鹏在车桩站三个方面的电量焦虑解决方案。据悉,小鹏G9配合小鹏S4超快充桩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从10%充到80%最快仅需15分钟;标配的3C车型,从10%充到80%最快也仅需要20分钟,将成为电动车里程焦虑终结者,并且已经领先行业水平。

  未来,小鹏将进一步完善超快充网络铺设,截至本月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投运7座S4超快充站,今年内计划在全国核心城市投运超过50座S4超快充站,明年预计增加投运超过500座超快充站,而到2025年,希望可以实现累计投运超过2000座超快充站。

  

  内外兼修的豪华智能 补全高端市场板块

  

  何小鹏在小鹏G9发布会上表示,“G9是豪华车里最智能的,智能车里最豪华的,量产车里充电最快的。”一直以来,小鹏汽车以中端市场为主导。但这一次,小鹏汽车将G9瞄准的是国际高端市场。为了匹配豪华定位,小鹏G9在设计、内饰等方面均有升级。从造型设计上看,G9沿袭了豪华车长黄金比例和优雅姿态,营造出大气的力量感。车内定位是大五座SUV,座舱内95%面积使用软包覆盖,在兼顾大空间的同时,还能保证操控性能。

  G9在座舱静谧性上媲美迈巴赫GLS,在驾控体验上不输保时捷卡宴。G9搭载智能双腔空气悬架,双腔空气弹簧结合电磁主动调节减震器,可根据车辆姿态及路面的情况迅速调节刚度或阻尼,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和驾驶场景,兼顾舒适性和驾控乐趣。悬架系统还具备多项智能功能,以智能为豪华性能做加法。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0万的新能源车市场占新能源车总市场规模的30%,但目前渗透率仅为2.9%,潜力巨大,亦是各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小鹏G9的产品和品牌升级势在必行。有业内人士称,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也将愈发白热化,如何在智能化、价格、服务等方面做出优势,将是车企长期面临的课题。    文/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