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上作文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 一撇一捺写作“人” 一笔一画学做“人” □彭媛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7)班 栉风沐雨,需“藏而不露”之智慧;踔厉奋发,需“不偏不倚”之方向;行稳致远,需“停滞迂回”之定力。逆锋起笔,中锋行笔,迂回收笔,这本是书法描红“人”字时的要领,亦折射出为人的道理。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是教导我们谦逊做人、低调做事、韬光养晦、含章未曜。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深谙“藏而不露”者,皆谦逊低调,会掩藏锋芒,于将启程之际内敛蓄力,以期行笔之稳,避免因恃才而放,留下昙花一现的遗憾。古有项羽,年少时傲睨众人,学书学剑皆不屑,只愿学“万人敌”,最终却自刎于乌江,留下千古悲剧;今有青年运动员苏翊鸣,一直刻苦训练,虽有不俗成绩,却从不张扬于人前,终在冬奥会上斩获金牌,一鸣惊人。如人书法,起笔钝而不利,圆润厚实,才能于一转一顿之间蓄满行笔的力量。藏而不露,实为人生的大智慧。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要求我们守正不倚,行笔稳直。守正,是牢记本职,不忘初心,所以司马迁虽遭人污蔑,惨受酷刑,仍不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家初心和责任,忍辱负重,终成就史学绝唱;守正,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所以钱学森拒绝诱惑,排除万难,毅然归国,将一片赤诚之心奉献国家;守正,是气节不屈,傲骨不折,所以近代多少如陈延年一般的仁人志士,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活,为守护心中的理想和生命的尊严,无畏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行笔的不偏不倚,秉承起笔韬光养晦之毅力,明确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方向,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之决心踵事增华,为最后的收笔打下扎实的基础。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启示我们临近成功,要保持不急不躁的定力,要有反思自省的冷静,力求自如收笔。行百里者半九十,收笔之时,一方面需更加谨慎,切忌急不可耐,防范一蹴而就,以免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另一方面要躬身自省,学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品味苏格拉底的“未经审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越是接近成功,越是要耐心沉稳,反求诸己,稳健收尾,完满结束。 一撇一捺写作“人”,一笔一画学做“人”。人类群星闪耀于历史长河,点点亮光照耀后人前行的道路。无数先贤凭他们的言行高尚,而成为我们新时代青年立世为人的榜样,我们当学习他们为人的智慧,体悟做人的真谛,践行“人”字的书写智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活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 教师点评 从写“人”到做人,这道启示类作文题将中国书法艺术与为人处世的智慧相结合,让学生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生命体验,谈自己对传统做人道理的理解与思考。 对于材料中“人”字书写的特点,作者的理解是准确到位的,因而能够做到正确迁移,使写字与做人牢牢相扣,材料内容与含义有机联系、逻辑一致。 整篇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按照“人”字起笔、行笔、收笔的先后书写顺序行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技巧,和排比、比喻、对偶等不同修辞手法,以及具有典雅气息的语言,又给文章增色不少。 (广州市第二中学教师 曾光) 非师点评 这是一篇通过写“人”的书法技巧来感悟做人道理的作文。写“人”暗示着“做人”,其技法主要由“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三句话构成。 作者准确领会了命题的要旨,围绕着写“人”做人,分别对这三大技法展开阐述。 作者对“藏而不露”和“缓缓出头”的理解是准确的,但对“不偏不倚”的理解稍稍有些跑偏。“不偏不倚”原指儒家折中调和的中庸之道,现多指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立。作者用“守正”来解释“不偏不倚”是对的。“守正”是恪守正道。 在理解“缓缓出头”部分,作者说“切忌急不可耐”没错,但又说“防范一蹴而就”则又走多一步。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说:“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意思是全天下的所有读书人,谁不想一步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世事难于“一蹴而就”,但能“一蹴而就”是好事,没必要“防范”,可改为“世事很难一蹴而就,切忌急不可耐”。 从作文中可见作者具有较深的古文功底,作为高中生,这是难能可贵的。 (《羊城晚报》高级编辑 何龙)